【读后感】问句的力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每个读者看书的关注点都会有所不同,在看完第一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后我又回过头去看了第二遍,和第一不一样的是这次我开始关注苍鹭引导蛤蟆的方式——那就是反问句。

  力量1:问醒了蛤蟆为自己咨询负责任的意识。

     作为心理医生的苍鹭在第一次问诊中使用了5个反问句,让被动来参与心理咨询的蛤蟆开始意识到此次咨询的主体是他自己而不是他的朋友们,也让他明白为咨询负责任的只能是他自己,这样才能与咨询师达成合作关系。这5个问题分别是:

蛤蟆问“你不打算告诉我该做什么吗?”苍鹭的回答是:”关于什么?“接着他针对蛤蟆回答中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后面的问题:

“你感觉不好?“

”他们是谁?”

“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来这儿吗?”

“谁是我的来访者?是你还是他们?”

力量2:促进了蛤蟆沉浸在专注的思考中

       蛤蟆习惯性在别人问他感觉怎样时回答道:“挺好的,谢谢你!”但是苍鹭却再次反问他:”你现在真实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反问促进了蛤蟆开始挖掘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并为自己的情绪温度计定位在1-2之间,1-2之间是已经到了要自杀的地步。当苍鹭低次问出:“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蛤蟆终于开始说出自己的感受:“我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

      接着苍鹭开始循循善诱的引导蛤蟆回忆他的过往:“你还记得什么具体的事情吗?”“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会让你感到不快乐?”“在当时的情境下,你有怎样的感受?”“他是怎样回应你的?”“然后你做了什么?”“这么做起效了吗?”“这么做让河鼠不再对你不满了吗?”“这一次河鼠见到你说了什么?”“你是如何回应河鼠的?”“在这之后,你感觉好点了吗?”“他是怎样做的?”“我们能从这些事情中学到什么?”.................

       苍鹭通过反问句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蛤蟆将自己不好的感受说了出来(最初他只能模式化的说自己很好),也厘清了自己问什么愤怒的原因,那就是獾对他的态度让他想到了自己童年父亲对他的态度,这让他感到非常的不快乐、内疚,从而引导到“儿童自我状态”,从而为下一次的咨询开启了序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