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比寫作更接近日常的幸福

《頓悟的時刻》我讀了兩遍,第一次讀的電子書,走馬觀花的閱讀,並沒有引起多少共鳴。

在書架上瀏覽,挑選近期要讀的書,發現這本《頓悟的時刻》,早在我讀電子版書時,已經買了紙質版。它居然被我冷落了這麼久。

重新讀紙質版,果然和讀電子版時的感受不同,邊讀邊畫線邊思考。《頓悟的時刻》開拓了我的閱讀視角,學着從一個寫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書中的人物和內外邏輯,而不僅僅是看故事看熱鬧。

《頓悟的時刻》作者張悅然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講師,曾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項。

張悅然在書的前言部分寫到:“閱讀可以說比寫作更接近日常的幸福。”

因爲最近讀書比較密集,我特別能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幸福感真的是遠遠超過寫作帶來的身心愉悅感。

5年前,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重拾我的愛好。於是在線上報名寫作培訓班,開始學習寫作。雖然到目前爲止,沒寫出什麼名堂,日後亦難寫出什麼大作,但畢竟也嘗試過寫書評、寫故事文、寫小說。亦有數量不多的文章過稿,故能充分體會到寫作碼字的不易。

《頓悟的時刻》一書有兩部分內容組成:

第一部分,講述小說寫作中的人物情感支點;衝突中的不穩定關係;情節發展中的內心共振及頓悟時刻;以較遠的觀察者視角敘事;最後以虛構世界的合攏結尾。

無論是人物、衝突、情節、視角、結尾,每一個環節都有很詳細的對應作品分析。張悅然精讀六十部外國經典小說,在這本書中呈現的片段,即使沒有讀過原著,也不影響閱讀吸收,反而打開新的閱讀視角。


第二部分,講述村上春樹、門羅等五位國外當代作家及其作品分析。

我目前的讀書還處在泛讀階段,從泛讀到精讀,對我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張悅然說:“讀的比較多的作家是因爲喜歡,也是因爲他們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我寫作中思考的問題。”

《頓悟的時刻》是文學同行者的閱讀指南。張悅然把自己讀書的思考都寫進了這本書中,對寫作者、閱讀者都有很好的引領。

張悅然用大量篇幅解析艾麗絲·門羅的短篇小說以及晚期創作風格。比如《科莉》這篇,她說,門羅小說裏很多有先天缺陷的主角,以名字作爲題目,在向我們暗示這一類人的天性和弱點,導致了他們的命運。

科莉的父親非常富有,科莉雖先天腿有殘疾,但很開朗樂觀。已婚的建築師霍華德來科莉家做客,很快兩個人成爲祕密情人。

霍華德明確表示不會離婚,科莉也很滿足這種關係。有一天,霍華德寫信告訴科莉,他們的私情被曾在科莉家幹活的女傭發現了,現在這個女傭在他的朋友家幹活,他和妻子去朋友家做客,撞見了女傭。

女傭揚言要告訴他的妻子,除非定時給她一些錢。科莉擔心霍華德要中止和自己的關係,提出由她來支付這些錢。霍華德接受了科莉的提議。

這樣過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科莉偶然聽到清理院子的工人說那個女傭早就死了。科莉才意識到,錢都到了霍華德那裏,可以補貼家用,帶妻子旅行。

張悅然在書中寫到:科莉是一種人的縮影,她們的天真和善良很容易被利用。或者說,那正是惡人可以安置他們醜陋慾望的地方。

門羅的很多小說還有一個主題是“逃離”。她說,逃離是一種對自由的追求,更是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逃離看起來是一種對外面世界的探尋,其實是一種對內在自我的審視。

讀到這段話,想起我一個朋友,他處在離婚的邊緣。現實生活中,他有太多的不如意,工作沒着落,妻子不體貼,和家人關係緊張。他打算獨自去新疆旅行,臨出發前,對我說,旅行回來就離婚。

幾年過去了,他依然沒離婚,和妻子的關係也緩和了。肉眼可見,他從新疆回來後,就像變了一個人。言語不再偏激,整個人都變得謙和剋制。誰也不知道新疆之行,發生了什麼?他不說,我也沒問過。

我理解朋友的新疆之旅就是一次短暫的“逃離”。雖然最終又回到原來的生活,但在“逃離”的過程中,他一定想明白了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完成了一次對自己的審視。

看張悅然的小說解析很過癮,對門羅的作品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頓悟的時刻》給我帶來很好的閱讀體驗。如果對寫作、閱讀有興趣的愛好者,不妨翻看這本書,相信你的頓悟時刻或許會被書中的某一句話照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