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善待咨询室里假装变好的孩子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为青少年做咨询的心理咨询师通常不会在咨询之外的时间联系家长(因为咨询的保密原则和咨询师的中立位置),但这并不妨碍家长主动联系,因为他们有太多担心想说,比如孩子在咨询室里“装好人”:

“期中考试成绩很差,但他只告诉了你最好的那门功课的分数。”

“孩子没有跟你说和爸爸吵架吧,其实这一星期都不消停!”

……

作为社会人,大家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未成年人更是如此。在所有人都认为应该以真实面目出现的心理咨询中做假,也许他们有自己的原因。


这才是我想要的样子,但确实不习惯

首先请相信,无论道路多曲折,愿意参与心理咨询的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换句话说,他内心有理想的样貌(至少知道现在很多地方不对头),只是还不清楚怎么才能长久保持。

很多人都愿意以某个尝试为起点重新开始,心理咨询恰恰提供了机会:人是陌生的,关系是崭新的。此时这种更接近内心理想的表现,能让来访者增加自我肯定,提高进一步改变的信心。


我害怕你像他们一样离开我

虽然合格的咨询师会在整个过程中都努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咨访关系,但并不能立刻改变来访者内心固有的思维习惯。比如,犯错误就会被惩罚,一件事搞砸就没人喜欢我了,等等。

而且,正因为很多人非常珍惜这种温暖真诚的关系,更怕表现不好而失去咨询师的关注,这时,“假装变好”就成为避免被抛弃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陌生人面前,只能好好表现吧?

还有些人,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候任性难缠,对关系稍远一些的人则相反,他们会努力压抑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尽量展示好的一面,甚至讨好他人,借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咨询室里的“假装变好”,不过是日常生活的再现。


每个表里不一的人都有很多过往经历和内心活动值得探索,专业工作要靠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素养,而家人们只需要做到三点:努力减少道德评判,保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心态开放接纳现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