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加时练(二)

11月10日


一、古诗文默写。

青春是一首唱不尽的歌。青春应勤思好问,似子夏“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般笃志励学;青春应勇于担当,似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③______________”(《出师表》)般在所不辞;青春应满腔豪情,似李清照“④___________”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般扶摇直上;青春应乐观进取,似刘禹锡“⑤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般洒脱豁达;青春应志存高远,似杜甫“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望岳》)般抱负远大。


二、名著阅读。(4 分)

在作家的笔下,人物的言语极富表现力,常用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下面是“演绎经典名著,绽放文学魅力”戏剧节活动中同学们为名著人物设计的台词,请你从下列人物台词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评析其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①阿廖沙:我的童年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但它们却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童年》)


②李逵:君子动口不动手,不要一言不合就动粗,遇事要有计谋,吵吵闹闹顶什么用!(《水游传》)



三、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

1、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请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二字进行简要赏析。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请简要作答。


四、阅读《渔家傲·秋思

1、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2、“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语文加时练(二)

11月10日


一、古诗文默写。

青春是一首唱不尽的歌。青春应勤思好问,似子夏“①博学而笃志,②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般笃志励学;青春应勇于担当,似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③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般在所不辞;青春应满腔豪情,似李清照“④九万里风鹏正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般扶摇直上;青春应乐观进取,似刘禹锡“⑤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般洒脱豁达;青春应志存高远,似杜甫“⑦会当凌绝顶,⑧一览众山小”(《望岳》)般抱负远大。


二、名著阅读。(4 分)

在作家的笔下,人物的言语极富表现力,常用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下面是“演绎经典名著,绽放文学魅力”戏剧节活动中同学们为名著人物设计的台词,请你从下列人物台词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评析其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①阿廖沙:我的童年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但它们却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童年》)

符合。阿廖沙在丧父之后,跟随母亲到专横

的外祖父家里,经常遭受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整个童年生活遇到诸多苦难,为了生存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去捡废品。虽然经历了社会底层生存的艰辛和无助,但阿廖沙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在外祖母等人的影响下,成长为坚强正直,善良宽容的人。所以,这样的台词是符合阿廖沙的性格特点的。


②李逵:君子动口不动手,不要一言不合就动粗,遇事要有计谋,吵吵闹闹顶什么用!(《水游传》)


不符合。李逵绰号“黑旋风”,他性情鲁莽,如他为了给宋江找鲜鱼做鲜鱼汤,鲁莽之下痛打渔人,还惹恼了“浪里白跳”张顺;再如他因不愿接受招安,便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砍倒梁山泊杏黄旗。所以,按照李逵的鲁莽的性子,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三、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

1、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请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二字进行简要赏析。


示例一: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气势。


示例二:“聚”字写出了山形气势,“怒”字写出了大河的水势和声势。“聚”和“怒”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意思对即可。)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请简要作答。

揭露了统治阶级剥削人民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以及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四、阅读《渔家傲·秋思

1、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示例:①燕子是春天的意象,常用来表现春天的活力。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2、“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示例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愁绪的浓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