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札記·“賢”之辨

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在分析學生得分情況時,我發現其中有一題得分情況特別差,這一題考文言句式,命題者的意圖是選B(前句賓語前置後句定語後置),多數學生選的是A(前句狀語後置後句沒有特殊句式),顯然命題者是把“師不必賢於弟子”當作是狀語後置了,這是經典名篇《師說》的一個經典句子。

這次命題者是我們四校聯考中的某一名校的老師。其實,我們多數教過《師說》的人估計都認爲“賢於弟子”是狀語後置,因爲人教版舊教材關於“賢”字是沒有註釋的,我們想當然地把它理解爲“賢能”的意思,自然就把“賢於弟子”講解爲狀語後置。

統編新教材《師說》關於“賢”字有註釋,“其賢不及孔子”的“賢”是“才德優秀”的意思,而“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賢”是“超過”的意思,那麼“賢於弟子”就不是狀語後置了。

我這學期是第一次用統編教材,備課上課的時候特地用新書,很認真地重新備課,上課時特別給學生指出來,而且說明了新舊教材的異同,讓他們以新教材爲準。課後跟同事討論新教材的這一註釋,大家都覺得這一區別的註釋很沒有必要。

今天再次拿這個問題和同事森東討論,他當場查“百度教育”給我看,原來本來“賢於弟子”的“賢”就是“超過”的意思,不是這次新教材“故弄玄虛”。

可見,集體無意識的力量多麼強大啊!我教了30週年書,教過十幾次這篇課文,竟然今天才知道真相,慚愧啊!同時,我也很慶幸自己沒有倚老賣老,一直走在學習的路上,不斷更新知識體系。

學無止境。共勉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