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裏有踏實感

今天很開心,讀《人格心理學》第十八章,這一章主要講解了十種人格障礙,與DSM-5有些不同,但大同小異,所以跟讀下來感覺比較輕鬆。

討論的環節,談到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時,又跟品行障礙和對立違抗障礙聯繫在一起,找到《變態心理學》,快速又複習了這一章,再一次感受到對《變態心理學》的喜歡。

阿杜老師講到一位求助者的大致諮詢方法後,我又有了深刻的感悟。那幾年,我的諮詢風格不穩定,諮詢方法也是雜家,哪個好用用哪個,有時候給做沙盤,有時候認知,有時候精分,多就不免亂,所以自己做完也常常不滿意。

自從學習認知行爲療法以來,我的諮詢風格相對穩定,最起碼能夠知道哪一類的求助者諮詢方向如何,有了個案概念化的意識,回過頭來看之前的諮詢,有些疑惑很明顯找到了答案,這樣就不會在諮詢路上繞彎。

最近,決定報楊發輝老師的課,想着把這個療法深入下去,作爲我的主打療法。至於其他的療法,也往往就一通百通了。

看着厚厚的三本書《人格障礙的認知行爲療法》《變態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心裏面有了踏實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