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小说的累与难(内含故事)

设定小说的难点

《死亡潜梦者》是我第二次写设定小说(上一次是《像侵》),最大的感受是累和难。因为设定小说要从头到尾虚构一样事物或一种环境,但涉及的各种细节必须结合现实背景才能给人以真实感,所以需要作者掌握大量相关知识,可能还得查阅很多资料。这是难点之一。

难点之二是如何把设定和故事结合起来。有些小说是纯设定式的,通篇是说明文的形式。我在《科幻世界》读过一篇写“羽人”的小说,讲一种背后长有羽翅的人类如何生活和繁衍、羽翅长出时的发育过程及其危险性,还有社会形态的方方面面——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具体的人物,通篇都是说明文,属于典型的纯设定作品。

但作者写得就是好看,因为文中的描述中饱含感情和深意,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能一直吸引着读者去探究羽人的一切,看完后还觉得意犹未尽。小说不但融合了大量的生物学和社会学知识,叙述技巧和文笔也非常高明,使得一篇说明文也能跻身科幻名篇之列(类似的还有博尔赫斯的《通天塔图书馆》,毋需多说)。

或许可以说作品中普通羽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故事,但这种写法毕竟不太常规,通常的小说还是需要剧情和主角的。如何把握好说明和剧情的比例,如何在情节发展中阐述背景,使得这个设定成为推动故事的关键因素,并在设定和剧情两方面都做到貌似的逻辑自洽,都是很考验作者功力的地方,如果还想借这个故事抒情的话那就更难了。

毕竟设定小说跟单纯的脑洞或创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后面再细说。

难点之三就是这个设定本身的想象力,也就是作者的脑洞是否足够吸引人,这才是最根本的。但想象力这种东西对每个作者而言,其性质和来源都不一样。有人脑回路清奇,常有灵光一闪的点子或千奇百怪的梦境作为素材,但对于严谨的设定小说,想象力还是要依托于作者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是将现实的事物和事件还有脑中积累的各种素材进行融合、嫁接、取舍等二次加工的结果,这就又回到了第一点。

设定小说是科幻作品中较常见的类型,而且科幻中越是严谨的设定就越是偏硬,因为设定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点子或某样科技,而是包含了这个设定的前因后果,尤其是对人和人类社会的深层影响。这里再次推荐特德·姜,他是科幻设定方面成就极高的大师,也是我学习模仿的榜样。

《死亡潜梦者》的灵感来源

这篇小说的背景设定沿袭自我的长篇《最后的神祇》,灵感来源主要是两本科幻小说——《潜梦者》和《被毁灭的人》。我猜测诺兰的《盗梦空间》也是受这两本书启发。

《潜梦者》讲述了一种实为“造梦艺术家”的职业,这些艺术家靠售卖梦境为生,有时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梦境或者按剧本做梦,用特殊仪器记录下来后可以让客户在梦中重新体验。

从业者之所以把这行称为潜梦,是因为造梦的过程类似於潜水,因而成品梦也有深浅之分,对应着梦境的质量高低。浅层梦的体验和真实感不佳,卖不出好价钱,但胜在安全。相反沉潜得越深,梦境就越真实,体验越好,价格越高,当然潜梦者本人面对的风险也就越大。

在深层潜梦中,潜梦者会被自己潜意识中的事物吸引,忘掉自己正在做梦,从而一直流连在那里,永远也回不来。因而潜梦者死亡率很高,而且越是创作深层梦境的高水平潜梦者,死亡率就越高。在冷漠的未来社会,这些死在工作中的潜梦者被人发现时,往往已成为一具骸骨。

男主就是一位高水平的潜梦者,在业内小有名气,但现实中是个孤僻的宅男——潜梦者大多内向而且生性敏感(行业要求,敏感的人才能做出真实的梦),属于社会边缘群体,一般被视为loser,常年忍受着冷漠和孤独,因而比起现实更喜欢梦境。

深层的梦境中,背景看起来像海底,头上的天空就是明亮的海水。潜梦者的工作要领是,当头上的海水颜色变得深沉晦暗时必须起身返航,否则就再也醒不来了。男主一次次在梦境深层试探返航时机的底线,从未失手。直到他在一次潜梦时遇到已经去世的初恋。

由于初恋在很深的地方才能见到,他每次工作时都会顺带下潜到那个深度和初恋相会。为了和初恋相处得更久,他的下潜深度一次次超过危险线,而且越来越深。他渐渐开始憎恨现实,因为没有初恋的现实让他痛苦,而每次离开初恋回到现实,这种痛苦就加深一分。

沉潜得越深,做梦的耗时就越长,有时他一个梦能做上好几天,醒来时都快饿死了,身体和精神每况愈下。但潜梦是有瘾的,遇到初恋后他就像吸毒一样沉迷于梦境,回来得越来越晚。尽管初恋每次都让他不要再来了,不然早晚无法回头,但他还是执迷不悟,直到那个必然的结果来临——他在最后一次潜梦和初恋相见时决定不再回去了,要永远留在这个梦境中。

梦中的初恋一次次劝他赶紧回去,但他心意已决,看着天上的海水越来越暗直到完全凝固,他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但他对现实毫无留恋,在这里永远和初恋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结局。

故事结尾,潜梦者的死亡名单上又多了一个人。

这是一部优秀的设定小说,情节上没什么复杂性,但胜在设定的细致真实,和情节的结合也非常自然,感人至深,全书那种淡淡的绝望感让人不自觉地沉浸下去。这部小说在上面所说的三个难点上都处理得很好,对我的影响也很大。

《被毁灭的人》讲的是未来社会中有一类能读心的特殊人群,他们经过训练后被赋予“透思士”的头衔,由政府管辖,担任警官、律师、教师、心理医生等职务。

主角是一家跨国大公司的总裁,是个不会读心的普通人,但野心和手腕可一点都不普通。为了打垮竞争对手,他重金雇佣了一名最高等级的担任心理医生的透思士,打算暗杀对方的总裁。

可这年头别说犯罪了,有一丝犯罪的想法都会被透思士揪出来。因此主角让心理医生担任他的实时掩护,给他的脑子打上思维屏障,由他亲自去实施暗杀。他们的对手则是同为最高级透思士的警察局局长。

小说情节基本上就是各种阴谋诡计、斗智斗勇,最后男主经历重重险境,终于来到目标人物面前,却发现这位瘫在病床上,只能靠机器维持生命的老者就是自己的父亲。这时男主的记忆终于苏醒,精神濒临崩溃之际被埋伏着的局长侵入了意识。

局长穿过他一生的记忆隧道,看到了很多扭曲的意象,发现他超乎寻常的攻击性和野心会成为威胁人类社会的一大隐患,而他这种特质又是不幸的童年造成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的父亲。局长无奈之下切除了他六岁之后的记忆,把他变成了拥有成年躯体的孩童,只能在福利院度过余生。

如果把《被毁灭的人》看作设定小说的话,在各个难点的处理上同样很成功,对未来满是透思士的社会背景描写得很细致,透思士之间的精神攻防战也极有想象力。这部小说本质上是披着科幻外皮的警匪破案类作品,包含谍战、动作等因素,情节紧张刺激,但深度和感情表达不如《潜梦者》。

诺兰的《盗梦空间》原名“Inception”,是初始、开端的意思,在这里也有“植入(想法)”的含义。看过的友友结合这两部小说的内容,可能已经明白诺兰借鉴了哪些成分,做了怎样的二次加工,又加入了什么原创因素。像梦境深处的前妻、用药物做梦逃避现实的底层人、梦中梦的多层梦境、梦和现实的时间比例、侵入他人的潜意识和深层记忆等各种想法,都是怎么来的。

《死亡潜梦者》的构思过程

结合《潜梦者》和《盗梦空间》的想象,我虚构了一种潜入他人梦境的职业(也叫潜梦者),从业者需要考取心镜执照获得“透思士”的权限。而其中最特殊的死亡潜梦者拥有最高等级的心镜执照,专为濒死之人潜梦,潜梦过程类似于《被毁灭的人》里透思士侵入他人潜意识的过程,危险性在于必须在沉潜对象真正死亡前回来,其标志为天上落下的暗幕,对应于《潜梦者》中深沉晦暗甚至凝固的海水。

之前作者群里由一篇推荐文章引发了讨论——对身患绝症无法治愈的亲人,是否要花费巨款甚至倾家荡产地进行治疗?还是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终止治疗?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道德难题。后来和同事讨论,我认为要尊重患者本人的意思,但患者这时往往陷入昏迷,又如何知道ta的真实心意呢?按照遗嘱或者患者清醒时的意思办可行吗?

同事老F认为,患者清醒时总是决定在那种情况下放弃治疗。但不管ta表态多么坚决,遗嘱写得多么漂亮,甚至把不要抢救的决心纹在自己身上,这种不怕死的鬼话都不可信。因为没有人知道死亡是什么感受,真正那一刻到来时谁也不好说ta临场会怎么想,是否反悔。哪怕选择安乐死,你怎么知道ta临死时不痛?说不定只是喊不出来而已,也可能肉体不痛,但精神上恐惧痛苦到要死呢?所以谁也别在清醒时拿不怕死来装B,装不起的。

“死亡潜梦者”这个职业就在那次讨论中成型了。我的原意是,这个职业是濒死的患者和其家属的联络人,需要在患者的梦境中和ta见面,探寻ta是否要继续治疗的真心。可老F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也奠定了这篇作品的基调,即死亡面前只有绝望。这一点也是向《潜梦者》致敬。

死亡潜梦者本人不怕死是由于见怪不怪的麻木,至于文中的草薙惠子为什么不怕死,那是下下篇小说要讲的故事,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写完。

但就这个职业展开来继续思考,为濒死者潜梦的危险性肯定很高,死亡率应该要比《潜梦者》中的造梦艺术家高得多。如此高危的职业一定费用不菲,连医疗费都难以支付的普通人恐怕无缘此种服务。那么权贵者会把死亡潜梦者仅仅当成一个单纯的联络人吗?绝对不会的,这一职业对权贵者们必然意味着更多能从死者身上捞到的好处。

于是在我脑中,这个职业的真正性质也就此成型。

小说的背景源于长篇中的玻利瓦尔共和国,当前的总统是穆扎尔三世,我想结合《拥抱》讲述下他继位的故事,同样作为长篇的外传作品发布。三世的原型是现实中的金胖三,他为了谋求统治权的合法性可能毒杀了同父异母的哥哥,还试图对自己未成年的侄子下手。联想到历史上的统治者们为了皇权所做的那些六亲不认的事,我认为三世谋杀了所有的兄弟姐妹是合理的,想要利用死亡潜梦者假传圣旨实现继位也很自然。

至于文中的第二主角,也就是穆扎尔二世的濒死之梦要如何构造,未闻蝉鸣在评论中给出了详细的解释,比我自己的想法要更有道理。但我构思时并不知道这些具体的理论,可能无意中看过,也可能是其它作品给了我灵感。

作品的两个主角是两条线——第一主角是死亡潜梦者张毅,他接手了一个工作委托,前去玻利瓦尔共和国进行临终沉潜,一路上不断回忆师傅的过往;第二主角是濒死的穆扎尔二世,他在昏迷中为自己构筑了逃避死亡的童话梦境,但死亡是不可能逃避的,种种迹象终究会显露出来,把美梦变成噩梦,直到死亡潜梦者前来“解救”。最终两条线在第七节交汇。

二世的梦境中,墙上的人脸源自《圣斗士》里巨蟹宫的情景(不得不说车田正美的想象力和画面表现力真的很强大,但他不擅长动作分镜),我将其解释为二世那些死去的孩子们以及他们被灭口的母亲,也可以理解为在他的统治下,这个国家里悲惨死去的底层百姓。那些没有脸的管家和仆人是暗喻他们没有被当成真正的人来看待,当然也可以说他们的脸都在墙上地上。第四节那个屠龙少年变成龙的故事,我在其中加入了弑父的隐喻,暗指二世和三世利用死亡潜梦者杀死父亲的灵魂来让自己上位的行径。

主角沉潜时在记忆隧道中看到的那些意象,背后是这样的事实——父亲身为统治者耽于享受,无暇顾及儿子,将其扔给管家和仆人照顾,因此儿子的童年异常孤独,只能和玩具、书本为伴。缺乏关爱的儿子心智发育不健全,有暴力和虐待倾向,借着损毁玩具和虐杀小动物发泄心中的愤恨,对身边的异性更是随意强暴凌辱,完全不把她们当人看。

意象中总是孤身一人的孩童是二世,他在孤独中长大后也变成了同样冷漠的父亲,对下一代争权夺位的互相残杀毫不在意,而最后那个满脸仇恨的男孩就是这场继位战争中最终胜出的三世。至于二世梦中的城堡里出现的幽灵一般的小男孩,既可以理解为二世本身的幻象,也可以看作是二世对三世的一丝印象。

两条线的设置在感情上形成对比。主角是他师傅从孤儿院捡来的,二人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着重表现他们的师徒情。与之对应的是二世和三世都请了死亡潜梦者杀死生父的灵魂,利用父亲的死攫取权位。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在这样的对比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文中有关剑道的部分来自我看过的大量动漫作品,如《浪客剑心》《剑豪生死斗》《吸血鬼猎人D》等等,尤其最近网飞的《终末的女武神》里佐佐木小次郎对战海神波塞冬的情节,第10集中详细解释了「燕返」这一招式的动作。

而文中「亢龙斩」这一压轴的绝招来自作者群里以前分享的一个剑道演示的视频,其动作分解刚好和「燕返」相反(先上撩再下劈),我在文中也详细解释了动作要领。这个招式的名字和动作象征意义都很明显——亢龙飞升得再高,最终也要坠地,哪怕你是最高位的统治者,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引力。

这篇小说中涉及的各种元素经过解析,其来源看起来一点都不神奇,对吧?把这些列出来是给大家提供一些利用素材的例子,因为要将这么多素材进行加工整合,梳理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其实很有难度。我也不好说自己具体是怎么做的,只是平时不停地思考,吃饭、洗澡、骑车、聊天时脑子里都在想这事,终于把故事脉络一点一点拼凑出来,有些部分还是大脑自动完成的。

究根结底,将平时所接触的任何貌似不起眼的微小信息即刻存入脑中的素材库,随时随地获取灵感和写作素材,在需要时拿来即用,这是好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也可以叫本能。这种习惯只能在写作中慢慢养成,但养成之后很占大脑资源,会让你时刻想着写作,连睡觉做梦时都停不下来,必定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在养成这个习惯之前要稍微考虑一下。

其实关于梦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猛鬼街》《入侵脑细胞》《红辣椒》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电影佳作,甚至像《南柯太守传》《聊斋志异》还有近代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一类作品都可以提供很多灵感。写梦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将现实中的事物加工为梦中隐晦的替代物,这确实需要作者的想象,而想象力如前所说又依托于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平时的积累才是最重要的。

设定小说和脑洞的区别

这个很简单,设定小说需要对设定详细解说,阐明其原理、前因后果和演变过程,以及该设定造成的影响,每一步都要合乎逻辑才行。不详细说明的话就不算设定,属於单纯的脑洞。很多作品上来抛出一个背景,然后就在该背景下开始叙事,但这个背景只是提供了一个特殊环境或框架,它有没有成为推动故事的关键因素?有没有融合到角色行为的动机中去?有没有影响到这个设定下,所有人物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该背景下的社会又有什么深远影响?

说得通俗点,设定小说必然包含大量的点子,还得是非常细致非常有逻辑的那种,而不会不加解释甚至毫无来由地扔给你一个脑洞。

这方面最厉害的还是特德·姜,他一个短篇里能有几十上百个点子,足以写出几部长篇了,但他就偏要集中在一个短篇里,想象力和各种知识真是肆意汪洋,信息密度大到离谱——这就是大师风范。联想到老美的一些动画,比如《瑞克和莫蒂》《怪诞小镇》等等,我觉得点子大爆炸可能就是美式作品的风格。

围绕一个单纯的点子或技巧进行叙事是平台上大多数作者的写法,也能写出很巧妙的作品,但这样的小说给人感觉较单薄——不只是背景不够丰富,还因为侧重点子的作品往往忽视人物的塑造,使得角色的性格、行为、语言都是为点子而服务的,本质上就是一个个专为这个点子而存在的纸片人、工具人,完全可以用ABC之类的符号代替。这样一来,所谓的点子就成了逃避人物塑造的手段了。至于社会环境什么的,更是基本不存在。

虽然短篇小说对人物的描述较为简单,但这不意味着可以不要人物只要点子。短篇对人物的表现是侧面的,写得好也可以让角色栩栩如生甚至活起来。写故事另说,对于认真写小说的作者,我个人不赞同太过侧重脑洞或点子的做法——点子是必要的,但作品中只有点子的话,对挑战自我、提高水平一点帮助都没有。

在这里推荐一篇真正的设定小说——二井工人《记忆凝华》,写得非常棒。这篇作品具备设定小说的一切要素,详细的设定环环相扣,层层揭秘,情节极为抓人,而且在人物塑造和立意的深刻性上都可圈可点,和通常的点子小说完全不同。能在简书遇到这种功力的作者,实在幸运。

《死亡潜梦者》的写作感受

《死亡潜梦者》是我写得最艰难的一篇小说,创作过程中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江郎才尽,甚至由于畏难情绪而不停地逃避,写一会儿就去看动画(极力推荐全年龄向的《怪诞小镇》,可以和娃一起看),根本坐不住。为了从读者那里获取反馈和动力,逼自己早点写完,也曾想分几篇发布,实在有点浮躁了。

但我明明还有很多构思可写,计划中的作品排了好几篇,就是苦于没时间。这种艰难是来自作品中元素过多和挑战自我的要求——每篇作品都要有所突破,都要有超越前作之处,是我给自己定下的规则。但这就使得新作品越来越难写,我甚至怀疑自己的下一篇小说可能写不出来,因为要采取难度更大的新写法。

如果转换思维,我也去写点子小说如何?以《死亡潜梦者》中的各种元素来说,完全可以将其中的点子写成五个单独的小短篇,并不比写这一篇更费事,然后每篇都上榜,是否更合适呢?

但这样做意义何在?如九秋之菊所说,写出有深度能传世的小说有多难?我在意的也无非就是这个——写出有深度能传世的小说。总是写熟稔的作品,一直在舒适圈里徘徊,于写作水平的精进并无好处。有资质的作者不挖掘自身的潜力,一直自我重复的话,确实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天赋和读者的时间。

我想写的是那种背景饱满、细节丰富、人物真实、故事精彩、感情充沛、技巧成熟、文笔流畅、内涵深刻、意义厚重的作品。当然,想象力和笔下的功力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前提,必须不断加以充实和磨练。

所以以后的更新周期恐怕还会延长,不是在偷懒,而是确实太难。写这篇小说把我折磨得要死,休息下喘口气也是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这是没办法的事。何况人家特德·姜一年才写一篇,篇篇都是传世之作,这才是真正的榜样。

而且我已经很久没看好友的短篇作品了,是时候花点时间补补课了——从文友身上获取灵感也是必要的一环,这种交流学习是不能落下的。

未闻蝉鸣写了一篇《你为何从不写评论》来说明读者的评论对作者有多重要,我也深有同感。没有读者的反馈,要坚持下去真的很难。除了他给我的精彩留评之外,还要感谢红尘久客的评论,因为他看过我的长篇,发现了我在作品中的很多用心之处。最后也要感谢所有认真看完并留评的朋友们——没想到一个创作谈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能看完的友友肯定都是真爱了。

希望下一篇作品能早日面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