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你化解友情的困惑

整理郵件,看到以前一位讀者的信,請教友情的問題。她用心地維繫自己看重的一段友誼,願意付出,也付出不少,可對方似乎在疏遠,並不像她那麼看重這段友情,這讓她感到困惑和傷心。當時我給她寫了大段的回覆,今天不妨發出來分享,也補充些我此時的思考。

我其實不配寫這個話題。因爲我心智成熟很晚,外在表現就是不“懂”事兒,再加上自我又任性,非常在乎自己的感受。所以朋友不多,也不能算是合格的朋友。

寫文章分享和幫助陌生人是一回事,真正跟我在現實生活中相處,又是另一回事兒。我絕對相信自己在無意中傷害過不少人,包括親人和朋友。有些,過後我意識到了。有些,或許至今我都還意識不到。

所以,現實生活中,我身邊能留下來真心對我好的朋友,那真是不容易。我不是那種爲了留下朋友就肯改變自己的人,但對一直能理解我又對我好的朋友,實在是心存感激。

要知道,能自始至終真拿我當朋友的,那得有相當的度量,包容我的各種“不按常理出牌”,包容我的超強分享欲,包容我的超強說教欲,包容我的各種顯擺,包容我的幼稚任性。

能從我表面的說教、炫耀和幼稚,看到我本質的好和單純,那樣的朋友,毫無疑問是我可遇而不可求的知己,這裏面當然有我的親人、我的先生、我的好友。

我清楚地知道,以自己的個性和時不時出人意料的奇葩言行,不知被多少人背後議論甚至笑話,這當中自然不乏朋友。不是朋友的不好,而是我自己的問題。我明知自己哪裏不妥,但就是不想改,那就能承受後果,不怕議論,也不怕笑話。

當然如果不好聽的話傳到我耳朵裏,我也會生氣,這事還真就發生過,畢竟沒有不透風的牆。但只要評論不是特別惡毒,我氣憤兩天也就過去了。不是什麼大是大非人品問題,我就不太記仇。畢竟,遭人非議,問題大多在我。

首先,哪怕是多年的朋友,說的做的哪裏讓我不爽了,我也常常不顧情面地責怪,當然,前提是我認爲自己沒錯,錯的是對方。

但有時候真的難分對錯,只是立場不同罷。於是就出了紛爭,而我又一根筋到底,最後大家爭得氣急敗壞,免不了傷了感情。

再者,在交朋友方面,我有點雙面人。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在有些人面前,我沒有什麼表達和溝通的慾望。可在另一些人面前,我話匣子打開了那真是口若懸河濤濤不絕,恨不得揪着耳朵逼人家聽我說。說到底就是,完全由着自己性子來,不願用世俗禮儀情面什麼的來勉強自己。

還有,我不通人情世故。

我這腦子,挺奇怪。說聰明也聰明,畢竟曾是重點高中幾何考試加分題全年級唯一做對的人。說笨吧也真笨,對人情世故、社交禮儀、禮尚往來這些許多人看起來並不難的事兒,我的水平如今已被讀初中的女兒妥妥趕超。

也被海邊妹夫苦口婆心地教育,後來他也無奈放棄。因爲他和我一樣,終於意識到,不是我學不會,是我從內心深入就牴觸,甚至反感。

是的,我回想起小時候,每每看到大人們的各種禮尚往來,我說不上多厭煩,畢竟沒礙我啥事,但我知道自己長大了絕不想那樣。那些客套,在我看來和虛僞無異。

甚至長大以後,遇到在這方面高情商的朋友,隔三岔五沒事也得來個電話噓寒問暖刷個臉兒的,雖然心知人家一片好意,可免不了心生負擔,相形對比顯得自己更不懂事兒了。

而且,對那些純粹的噓寒問暖型電話,我有社恐症傾向。因爲不知道說什麼,不會說也不願意說那些我自己都覺得虛僞的好聽話。

當然,我也會關心囑咐和祝福,但那必須是我心裏真正關心且想說的,而不是爲了客套而客套。

張九齡詩中曾雲:“相知無遠近,萬里尚如鄰。” 

我是這種:一旦我心裏把你當了朋友,不用說虛的,哪怕幾十年斷了聯繫,對你的感覺和情誼,依然和當年一樣。只要你需要,且在我能力所及,肯定願意幫忙,不會因爲平時沒有噓寒問暖,而認爲你是“用得上我纔來找我”。

同樣,我有事也會很不客氣地求多年不聯繫的朋友幫忙,或許會被人說成“有事纔想起我了”,可我心裏真像小孩子一樣單純,認爲友情就像唾沫,吐下去砸個坑,它就永遠在那。交情好時說過的話,那是要一輩子作數的。

我以爲,沒事別囉嗦,有事就開口,在我看來,正是關係鐵的表現。

對我這種某一方面的社恐症患者來說,沒話找話的聯絡,不僅不是情感的滋潤,反而很可能是負擔,是打擾。

隨着年齡的增長,心智總算也在慢慢成長,從前的想法就動搖了,自然而然地開始欣賞各式各樣的人、各式各樣的活法、各式各樣的處事方式。

自己有噓寒問暖社恐,那是自己的問題,別人那樣纔是正常的。真心接納自己的不正常,當然也該真心接納別人的正常。

心態擺好了,看一切都是好,自己也就更快樂了。

我可以不去刻意維持哪段友情,但若對方有心惦念並做出努力,我也應接受到人家的暖意。

至於讀者諮詢的問題,我作答如下:

一、首先要知道並接受一件事情:人的性格天生不同,且會隨時間和境遇的變化而改變。你生性重情義,不代表別人都要和你一樣。或許,她對你的疏遠,並非對你這個人有意見或故意疏遠。或許,她就是帶點兒沒心沒肺的性子(我不帶貶義的,什麼性格都有好壞兩方面),或者像我一樣屬於三分鐘熱度的性格。

二、人與人的關係如何,包括愛情、親情、友情,都不是單方面可以決定,不僅需要雙方的共同意願,還要有機緣。所以,單方面想怎樣只能是一廂情願。你在乎這份友情,哪怕分開兩地,都還想保持以前那樣的親密無間,這是你單方面的意願。你可以努力,你表達了,努力了,這就行了,你無法要求對方非得和你想的一樣。有的人崇尚士爲知己者死,有的人喜歡君子之交淡如水。若無緣繼續,誰也沒辦法。可是你心裏有些傷心,怎麼開解自己呢?見下一條。

三、我喜歡研究玄學,我信佛,我相信宇宙存在目前科學無法解釋的非自然力量。所以,遇到解決不了的難處,我用研究玄學的思維去想,就沒什麼不能想通的。

從道家看,既然道法自然,那人與人的關係自然也講究順其自然。

從佛家看,既然有六道輪迴,那我們這一生遇到的人,尤其是有一定關係的人,都是前面某一世和我們結下過緣分的。而這緣分,有的是恩,有的是怨,有的是債。所以你會發現,我們莫名其妙就想對某些人好,又莫名其妙對某些人很排斥。

打個比方,前面某世相遇時,對我有恩的,這一生再遇到,我會不由自主對他好,其實就在報恩,當我把恩報完,這段關係的因果也就了了,因果一了,這段關係可能會很自然的結束,這就叫了緣。這很好啊,了掉的越多,我們的靈魂越自由。而這些行爲,我們的邏輯思維是不知道的,是業力在牽引。

善於觀察的話,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人總能有意無意地對你有所幫助,而有的人好像總會對你不利,倒不是說他們有意針對你。

再比如,看新聞誰被誰欺負了,誰被誰騙了......若能用這個思維去想,就容易理解,也不會那樣憤憤不平嘆老天不公了。

因爲我們看到的只是這一世,前面某世的因果我們並不知道。當然,這一世也會產生的因,而果會留在後面某世才顯現。

當你感覺被辜負,甚至被傷害的時候,如何開解自己?就用上面的思維去想,報恩也好,還債也好,你們終會兩清,是好事。

四、白居易說: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凡事要有平常心。佛家講無常。若知道世事無常,就不會被眼前所困擾。任何情況都有可能反轉。做好自己的努力,至於結果如何,交給老天,交給緣分。空間分開了,環境分開了,興趣分開了,那也沒必要非得沒話找話,爲了維持一個關係而故意去做什麼。大家都有各自眼前需要應付的人和事,精力有限,這一生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沒有時間和精力對每一個故人都保持緊密聯繫啊。有可能在你聯繫人家的時候,他正被眼前的什麼事煩惱發愁,所以顯得心不在焉。

當然,真正的朋友,能讓快樂加倍,讓悲傷減半。順境時結交朋友,逆境中考驗朋友。如果一段關係給你帶來更多的不快樂,讓你的人生越來越不好,又何必強求?

重情義是好的,但我們更要先有獨立而強大的內心。朋友來,我熱誠相待;朋友走,我祝福相送。這世界,本就應該,誰離了誰,都各自安好。

真正深刻的生命體驗,是孤獨和無人分享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