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系列】《中庸》第十七节

就此节而言,上下两段为分,即使不懂古文的人不看翻译亦可知晓孔子想要阐述的是什么:1、舜是大孝子,是个圣人,尊为天子,非常富有……;2、有德行的人必会得到地位、俸禄、名声和寿命;4、君子对于自身与百姓的意义非常重大,甚至与天地相关;5、拥有高尚德行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而,剩下的第三段内容则是需要稍微重新理解一下的,因为存在并不完全相同的三种翻译,且最终所表达的含义以及与上下文的关联程度亦有所不同:

主要在于其中的八字译文,也即: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其一(普遍译文):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惨遭淘汰。

分析: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吗?适者生存的至高境界直接淘汰?

其二(南师译文):一个人的成功,一个人自己的成长不是简单的啊!有时候遭遇了挫折,那个挫折是给你经验啊,正是你的肥料营养你,这正是倾者覆之啊!

分析:虽然把“覆”字从适者生存中给捞了出来,但依旧无法与栽者相配,其“覆”的真实含义依旧停留在负面的词性上。

其三(XX译文):理解这八个字重点就在于对这个“覆”字的理解,若能够完全意义上的跳开或是使得“培”与“覆”能够在同等词性与含义上理解的话,这八个字的理解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意思,也即栽者成长的过程需要培,而倾者成长的过程需要覆(更甚者为培、覆是栽者与倾者的本真面目,是并不随着时间、空间的推移而产生任何变化的自然状态),两种不同的出生需要完全不同的成长方式方法,若栽者覆之则亡,若倾者培之亦逃不过消亡的宿命。

如此,也就能与“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相配了,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他们的资质而厚待他们,栽者、倾者都是其自身的资质,培之、覆之则是相应于两者不同的厚待,只是,对这两者的厚待殊途同归而已,都是为了让其两者能够相辅相成,而其两者最终也都将“故大德者必受命”。

在十六节中讲完了鬼神、祭祀之类的事情,代表着包括人类这渺小的族群团体在内的庞大的整个宇宙体系当中的点点滴滴,接着十七节内容就自然而然地回归到了人类当中来,而这人类也正包括了栽者与倾者。而,根据第十六节当中孔子教导我们要对鬼神、祭祀表达出自己无比崇敬的心理来看,第十七节的内容其核心就在于人类不管是出生于栽者还是倾者都是有可能成为圣贤、君子的存在,只要是人类自身能够遵循天理、人伦而行,天地也定然会满足他们生存在人世间的各项所需,因为他们有这个资格,也更有这个权利——为了能够更好的引导世人走上一条符合天地创生的规则之路,但,如若这些拥有资格或是权利的人们不再为世人提供这样的帮助,天地可以随时收回他们的成命,而变得一无所有,所以,换言之,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人类对于天地的憧憬,也更是天地对人类最美好的期盼。

最后,末尾所言“故大德者必受命”所受之命是天命固然没问题,而其中的大德所指代的即是上天之德——好生之德,好生之德也即延绵续传、永垂不朽之德,人类到底因着什么才能延绵续传、繁衍生息依旧是个待以寻找答案的问题,不过,时下先能够确定的是把生存的希望与梦想同样分享给周遭的人确是我们人类现在可以做到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