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好好說話

最近,看到一個小故事,感覺心酸又真實。

一個6歲小男孩生病了,爸爸帶他去醫院,在走道不停地大聲質問他到底哪不舒服,每問一次就戳一次孩子的頭。

氣呼呼地說:“哪裏不舒服你都不知道,白長那麼大了!”

“你該不會是裝的吧,死孩子快考試了還要裝病!”

“說話呀,你啞巴了是吧。”

小男孩眼睛水汪汪的,卻始終一聲不吭,只是怯生生地捂着肚子蹲在牆角,臉色蒼白,直打哆嗦。

後來,醫生診斷爲急性腸胃炎。爸爸又數落:“天冷了讓穿衣服不穿,讓多喝水不喝,又不經常洗手,不生病纔怪。”

孩子終於忍不住朝着爸爸大吼了一句:“我沒有!”

輪到小男孩抽血化驗時,明顯有些害怕,很抗拒,揹着手不讓醫生碰,爸爸也看出了小男孩的恐懼,卻只是冷冷地說:“現在知道害怕了,有本事別生病呀!”

幾米曾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愛孩子,要從好好說話開始。

01 不好好說話,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現實中還有很多這樣的父母,他們不會知道,那些隨口說出的話,也許不會在孩子身上留下傷疤,但卻能把孩子內心捅得支離破碎,成爲他們永遠也抹不去的記憶。

在一個電視節目中,有一個女孩哭着控訴自己的媽媽:“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的同學比較,爲什麼我的努力你看不到?”

她媽媽卻冷冷地迴應:“依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

從媽媽的話裏,可以看出她對孩子極度不信任,潛臺詞就是“你不夠好”“你離我的要求還差很遠”“必須由我給你做主”。

當我們不能做到與孩子好好說話,總拿別人家孩子做榜樣的時候,孩子就已經產生了自卑、嫉妒,甚至憎恨、對抗的心理,幸福度自然減弱。

有一本叫《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這本書的作者賈容韜原本是個事業有成,但是“糟糕透頂”的爸爸。

他兒子是個“深度網癮少年”,學習成績倒數第一,數次參與打羣架,兩次被學校勸退。

對這個兒子,賈容韜打也打了,罵也罵了,甚至跑到學校裏鬧。但是他兒子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在網吧裏徹夜不歸,不再去上學。

失望透頂的賈容韜做出了一個令人喫驚的決定,他關掉自己辛苦打拼建立起來的企業,回家專心陪兒子。

回家後,他惡補各種教育知識,努力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犯錯,他不再採取暴力解決,而是耐心的努力溝通;孩子邋遢不講衛生,他先從自己做起,每天將所有的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孩子不愛學習,他每天堅持大量閱讀,努力營造學習氛圍。

看到努力改變的賈容韜,他的兒子被感動,開始減少了去網吧的次數。一天兒子在同學的鼓動下又到網吧玩了一個通宵,直至第二天清晨才低着頭走進家門。

賈容韜不但沒有批評他,還端上熱飯熱菜,說:“孩子,雖然你又去了網吧,但你的進步是驚人的,進網吧的次數已經大大減少,這證明你是有毅力的人,離成功不遠了!連網魔這麼強大的敵人你都能戰勝,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最終,賈容韜的兒子徹底戒掉了網癮,努力學習,高考考上了重點大學。

語言是一扇窗,也是一堵牆。

每個孩子都希望受到家長和老師的重視,好好與孩子說話,孩子會在學習上更加努力,會把事情做得更好。

02 好好說話,是父母對孩子的責任

前幾天看了一個視頻,四歲的湯姆在牆上畫了一副畫,保姆看見,一把衝過去,搶走小湯姆手裏的畫筆,歇斯底里地喊道,

”你怎麼能在牆上畫畫呢,你這是搞破壞,好好的一面牆,成了這個樣子,你媽媽回來,我如何交代啊!”

小湯姆努力搶回保姆手裏的畫筆,兩人開始一頓撕打。正在此刻,媽媽回來了,保姆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害怕主人”發火”。

然而,湯姆的媽媽微笑地看着牆上的畫,她是這樣說的:

”湯姆,我的小乖乖,這是你畫的,這是一副多麼了不起的畫啊!”

得到媽媽的賞識,湯姆馬上興奮地向媽媽解釋,這是太陽,這是月亮,這是山還有河流……

媽媽和顏悅色地對小湯姆說,

”多好的一副作品啊,如果你畫在紙上,我們就可以送去參加兒童繪畫展覽,讓更多人看見它,你能在紙上再畫一副嗎?”

湯姆聽了媽媽的話,馬上在紙上開始畫了起來。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爲自己的觀念。”

所以,你的肆意批判可能會毀了一個孩子,但你的每一次認真傾聽和好好說話也能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

前段時間,天才少女谷愛凌頻頻刷屏,3歲開始滑雪,14歲就收穫了40多枚金牌,上斯坦福,音樂、騎馬、射箭、跑步、游泳、衝浪……

能想到的興趣愛好,就沒有她不會的。

妥妥地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看了她和媽媽谷燕的對話,才明白,父母這樣說話,孩子不優秀都難。

8歲時,她加入了一支滑雪隊,當時隊裏只有她一個女孩,所以她特別在意自己的性別和自己的成就。

回到家後,她賭氣似的和媽媽說:“媽媽,我以後想去參加奧運會。”

谷燕溫柔地回答:“挺好的,加油,你可以的!”

13歲,她第一次參加職業公開賽,重重地摔了一跤,比起摔跤她更不開心的是自己失敗了。

這時媽媽溫柔地扶着她的肩膀,說道:“你13歲和那麼多成年人比,我爲你感到驕傲。”

所以一切都是有因果的。

和孩子好好說話,在語言上成就孩子,是父母最高級的教育。

那些好好說話的父母,總能引導孩子成爲情緒穩定,積極樂觀,自信成功的人。

03 好好說話,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身教重於言傳,讓我忍不住想起自己的原生家庭。

爸爸和媽媽說話總是輕聲細語,意見不統一時,他們儘可能避開我們討論。

我小學時喜歡打排球,是學校排球隊的一員,由於個子不高,對比其他大長腿,我有點自卑,爸爸就給我講鄧小平的故事,”濃縮的都是精華”!而他堅信我通過訓練一定能參加比賽。

爸爸下班後就到學校看我練球,一開始接觸排球,覺得球有千斤重,就像鐵打的一樣,我很害怕,不敢接球,一直往後退,爸爸說,你把球看成一個”大餅”,伸出雙手迎接它。

這些積極樂觀的語言對我有意義非凡的影響,也因爲艱苦的訓練,我們代表學校參加市級排球比賽得了二等獎。

如果今天我習得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好修爲,我想這一切功勞屬於父母。

蔡元培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而讓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最好方法,就是和孩子好好說話

與孩子好好說話,有六個技巧分享給大家:

第一,關心的眼神。

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啊,父母一定要用關心的眼神注視着孩子,隨時注意孩子的表情和行爲,這樣會讓孩子有被重視的感覺。

第二,多使用短語和孩子說話

如果想充分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句子就儘量短一點,並且要重複自己說的話,直到孩子瞭解爲止。

第三,語調要有變化,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說話的聲音調儘量高一點,或者是有高低起伏,這樣你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傾聽。

第四,語氣要溫柔,不要老是用責備的語氣,多用溫柔建議的語氣。

例如:不然你說說看,媽媽很想聽聽你的想法。

這樣一來,溝通的氣氛纔會好。孩子也更願意說出自己的心事。

第五,要面帶微笑。當孩子願意說出自己的心事的時候,請你一定要面帶微笑的傾聽,

這樣孩子纔會覺得父母對自己很關心,很重視,千萬不要一邊聽他說話一邊做別的事情,那樣的話,孩子今後可能都不願意跟父母交流了。

第六,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場。這樣有助於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彼此之間更貼近。

寫到最後: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

用兇言惡語去教育,只會讓一朵還沒盛開的花骨朵迅速凋零。

好好說話,話中有溫度,言辭有暖意,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父母的言語,影響孩子的一生,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關係密切。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好好說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