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期【课堂实录】

          推理式课堂《背影》

              ——如何分析散文的细节课堂实录

                                  执教教师:邵鑫

                                  记录人:谢丽娟

一、《背影》难在哪

师:各位同学,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文章《背影》,这篇文章也被大家选为最难一课,那我要问一下了,你们觉得这课难吗?(零星学生举手)这位同学觉得难,你来说一说。

生:因为我感觉它里面字很多,还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其他学生笑)




师:那你有没有在预习的时候查一下字典?(学生低头不语)记住以后在预习的时候不认识的字要查一下,好吗?刚才有很多同学没有举手,我就默认为你们觉得这件事不难,那我就直接问了:你们觉得不难的话,你们认为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生:写了我去车站,父亲为我买橘子。

师:作者想表达什么呢?(学生摇头)你看这就是一个难点,她说的内容是对的,“我去上学父亲给我买橘子”,我们都能看懂,但是为什么要写这个,难道是说号召大家的爸爸都去给自己买好吃的?(学生笑)你举手这么高,你先来说。

生:表达了朱自清父亲对朱自清的爱。

生:我看第一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他说不定很想念他的父亲。

师:除了父亲爱我,还有我想父亲。非常好,请坐。你们觉得背影是谁的背影?

生:父亲的背影。

师:谁在看着父亲的背影?

生:儿子在看着父亲的背影。

师:所以你觉得除了有对父亲的思念外,还有没有儿子对爸爸的别的情感呢?(学生沉默)好,这篇课文难的地方在哪里,就是我刚才提的那个问题,这个儿子对爸爸到底是什么情感,为什么我重视这个点,因为这个文章的标题不叫买橘子,买橘子的话这个第一主人公就是父亲,但如果我们的标题叫《背影》,第一主人公是谁?是主动在后面看着爸爸的人,所以今天我想带大家探讨《背影》这篇文章当中儿子对爸爸到底是什么情感,好,那怎么探讨,《背影》是篇散文,散文有个特点,就是它很碎,它会经常东说一句西说一句,但是背后它又指向一个统一的中心,所以在今天我也想教大家一个学习的方法,那就是如何通过文章里的细节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背影》里的细节。




2、 推理——《背影》第一句话隐藏的玄机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课件展示),你们觉得这对父子的关系正常吗?(学生摇头)你们跟你们的父母多久没见了?半天是吧?(学生笑)最长的呢?

生:我爸去外国了,一年没见了。

师:那你想他吗?当你想他的时候,你脑海中想出来的是他的什么样子?

生:想,想他笑的时候。

师:请坐。你看当我们跟父亲分别了很久之后,我们一般会想到的是爸爸对我很好的样子,或者爸爸很严厉,想到的是爸爸很严厉的样子,但是你看这对父子,他们俩两年多没见了,他想到的是爸爸的后脑勺(学生笑),离得很远的背影。有没有同学了解一下朱自清和他爸爸的事?

生:那时候朱自清的父亲纳了一个小妾,然后祖母非常生气,就活活气死了,而且朱自清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其实是被开除了,所以朱自清非常讨厌父亲,然后他就赶紧读完了大学去打工,因为他也有妻子,又要养活他的家庭,给他父亲的钱少了,他是教师,所以他父亲就以他和校长的关系直接取走了他的工资,所以他们两个人那时候像对峙,朱自清后来也道歉了,但是父亲并没有原谅他,还动不动说自己的妻子,朱自清就受不了走了,这篇文章也不是在当时写的,而是隔了几年之后。

师:太厉害了,刚才说的这些你怎么知道的?

生:自己上网查的资料。

师: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像刚才这位同学学习,一定要刨根问底,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我们叫它知人论世。所以刚才这位同学讲完之后我们还觉得这个文章里面仅仅是儿子在想父亲吗?(学生摇头)好像没有那么简单了,朱自清和他爸爸为什么有这么激烈的矛盾,是因为他爸爸那个年代受的是封建传统教育,他觉得我是你父亲所以说什么你都得听,父为子纲,但朱自清是一个受过北大新式教育的人,他追求的是自由,所以他就在这个事上跟爸爸吵起来了,一走了之,结婚都没有找他爸爸。朱自清也曾经带着孩子回去看过父亲,但因为两个人的观念完全不一样,所以他的父亲两次都没有让他进家门,所以你们还觉得是普通的父子关系吗?是不是明白什么叫做“我跟爸爸已经两年多没见面了。”





3、 推理——朱自清父亲被撤职之谜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他的爸爸被开除,我现在给你们做一个破案题,你们来推理一下,文章里面我们能不能看出来他爸爸到底犯了什么事?我们先找一个同学把第一自然段给大家读一下。

(学生读课文: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师:掌声送给你,因为你读的特别有感情。这是一个很沉重的段落。通过这两个自然段请你推理他的父亲为什么丢官了?

生:“满院狼藉的东西”可能是他父亲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可能是来搜查了。

生:父亲变卖家中典质,然后还了亏空,说明父亲一定是在外面欠了钱。

师:非常好,什么叫亏空,这个词可能离我们今天有点远,稍微解释一下,挪用公款需要补钱,这就叫亏空,所以其实朱自清的爸爸不是简单丢了工作,而是因为他挪用公款的事情被发现了,直接被开除,不但要被开除,而且你动了公家的钱,你要回去把它补上。朱自清的奶奶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被气死的。我们来继续推理,后面儿子对父亲的态度到底怎样?

生:我觉得应该是有点烦。因为他已经去过北京两三次,并且告诉爸爸不用去送他,但是爸爸再三要去送他。

师:也就说这个时候这个儿子其实有点烦这个父亲,我为什么有点烦父亲,我跟你们说一个在读的时候我推理出来的儿子烦父亲的句子,其实就是在第一句话,“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艇,勾留了一日。”到南京行程很紧,朱自清干什么去了,朋友约他出去玩了,这个小细节告诉我们,这个儿子当时一定是对父亲有厌烦,有排斥的,哪怕我要跟父亲只待一天我也要出去玩,不跟你在一起,大家可能会觉得就是恰好有朋友找他出去玩,当然有可能,但是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个文章里有必要写这句话吗?(学生摇头)你们记住什么叫散文,散文是看起来跟文章没有关系,其实句句跟主旨有关系,如果文章中出现一个句子,突然你发现他跟爸爸没什么关系,就证明背后一定有深究的地方。那我们继续往后看,后面我又讲,我说“爸爸你走吧”你看,还是烦的,爸爸就说“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你站着别动”,这段我相信你们都已经读懂了,这里面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这么胖还就给他买橘子。

四、推理——《背影》中三处颜色描写之处

师:“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你发现朱自清在前面很少讲那么多细节, 但是在这里突然间开始写细节,不但写细节,他还写颜色,这篇文章里面一共写了几种颜色?划出来。

生:我找到了是除了这一处还有两处,第一个是第三自然段“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这个是“紫”,第四自然段“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师:你觉得颜色用的好吗?

生:我觉得是用得好的。其他颜色都比较暗沉,红色和紫色寄托了爸爸对儿子的爱。

师:为什么你觉得他们寄托了爸爸对儿子的爱?

生:他爸爸穿得一身暗沉黑色,却要给自己儿子做一件紫色大衣,说明父亲很爱他。

师:非常好,鼓掌。紫色的是给儿子做的大衣,黑色的是爸爸穿给自己的很简陋的棉袍。红色的橘子,你们想象一下当儿子在后面看到人群当中穿得那么寒碜的爸爸抱着朱红色的橘子来给自己的时候,这个红色的橘子像不像爸爸的那颗心,像不像爸爸对儿子的爱。

五、推理——买橘子后,子对父情感为何变化?

师: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划线了“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我要问了,我为什么看到他的背影就会哭?

生:他觉得很感动,就流下眼泪。

师:除了感动之外,你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如果只是感动心酸,为什么后面要写“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幕除了感动和心酸,还有什么?

生:他老了。

师:说的非常对,也就是此时朱自清猛然发现他的爸爸老了,所以他的眼泪立刻就流了下来,证明此时此刻他的内心已经受到了触动,所以我们看后面儿子对父亲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生:“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师:第一个变化,爸爸过来时我知道去扶他了,很好。还有没有别的变化?

生:原来是巴不得爸爸出去赶紧走,现在是望着他走出去。

生:“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

师:很好,大家有没有发现此时爸爸和我的主动权换了,前面是儿子说你赶紧走,爸爸说让我再留一会,我再买几个橘子,我不走;现在时爸爸说你回去吧,儿子在外面看着,直到看不见爸爸。这个变化最重要的就是我看到他的背影,我被触动了,这个背影里面有感动,又心酸,也有心疼,所以这个儿子知道疼爸爸了。

六、推理——父亲的信,前后说辞为何自行矛盾?

师:好,我们再来看文章的最后一段,他说我父亲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只写了一句话“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他为什么第一句说我身体平安,如果把这一句去掉,直接说我最近就是膀子疼,估计快不行了,为什么要带着身体平安?

生:因为他不想让儿子伤心?

师:不想让儿子伤心,直接说身体平安就好了,为何又要说膀子疼?

生:因为他不想让儿子伤心却也想让他的儿子关心他一下。

师:非常好。这个时候爸爸好像吃饭也不能吃了,提笔当然也不能提了,但是还是在给自己的儿子写信。朱自清为什么会哭,除了心酸,我在这里面其实读到了他父亲的纠结,一方面想让儿子放心,一方面想让儿子关心,还有一方面不想承认想让儿子关心,所以我读到这里深深地被这种父子情打动,相信作者此时晶莹的泪光也不只是伤心,也因为他看懂了父亲的纠结,虽然朱自清和父亲都没有认同对方,但是他们都理解了对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见得都能够得到每个人的认同,但我们幸福的事情是得到他们的理解,这就是《背影》这篇文章。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怎么分析散文的细节,我在这里总结一下,在刚才整堂课中我一共用了三个方法,第一个方法叫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第二个方法叫刨根问底(重视疑点和陌生化细节),就是请你关注文章中那些显得奇怪的地方,一定要把他弄懂;第三个方法形神聚散(所有细节都是最终指向主旨),比如说刚讲到的紫色大衣、朱红色橘子、爸爸信中的膀子、在南京停了一天和朋友玩等等,所有这些都指向那对纠结的父子,这就是在阅读散文。

教评:第一,关注了所有学生,不只是举手的学生和前面的学生。第二,课题的设计策略,分析散文的细节非常好。比较明显的缺陷,第一位同学预习能力很强,考验老师的功底,但老师只是复述了那位同学的内容,这时候可以请同学用一二三四分条概括出来,这就是让学生归纳。老师功力深厚,选的角度好,每个细节都抠得出来,朱自清要完成两代人的和解,但是临门一脚却没有点出。

个人感受:这次的课堂让我认识到阅读散文的一种新方式,这种破案式的思路不仅非常有趣,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学习散文之道,要抓住看似与主旨无关的句子去刨根问底,逐层揭开迷雾。不仅如此,还要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写作背景去深挖作者的情感和情绪,然后紧抠细节,聚焦主旨。以前读《背影》只知道是写父爱,未曾结合作者背景去感知父子之间的矛盾与纠结以及两代人的和解,更是重点关注了买橘背影中的细节描写,不曾想过背影的视角、文章的句首、父亲的撤职、颜色描写、信中的膀子等等都可作为可深究的细节,并穿插在作者情感变化的主线中。老师有着超强的细节分析能力和阐释能力,可见其功力深厚,再加其适时的幽默风趣,使整堂课精彩又特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