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棄了一本讀了很久的書

我放棄了一本讀了很久仍舊覺得無味的書。爲了確定我是否真的要放棄,我又特意查了一下它的身世及評說——仍舊那麼靚麗,那麼令人嚮往。但這也更進一步地夯實了我要放棄它的決心,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爲了讓它與其他尚未讀完的書做徹底地區分,我特意在書架上劃分了一個區域,命名:放棄。當我把這一切都安排妥當後,才發現,我要放棄的書還有很多;有的讀了一半,有的只是開頭,還有的已近結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我讀之無味,如同嚼蠟,更不解其內容。遂,當我把它們都歸類好之後,心情有那麼一絲絲地放鬆與暢快。

在我人生的前三十年裏,我從未想過放棄,也從未真正擁有過放棄。即便學業不佳,差的離譜,我能做的也只是不遺餘力的努力、堅持。老師們、家長們都在說,“你要好好努力!”“你仍需努力!”即便後來出了社會,生活、工作不如意,也從未有人和我說,你可以選擇放棄,而是都在勸我要堅持,人生原本就是這般模樣。所以,“放棄”在我過去的人生裏就像是一個被封印了的詞,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所以,在我決定要把閱讀變成一種終生制的愛好時,我的腦海裏出現的第一個詞是“堅持”。所以,即便我讀的是一本晦澀難懂的書我也會硬着頭皮把它讀完。一方面是因爲我要恪守我的堅持;另一方面是我也不想承認我讀不懂它,畢竟我曾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在這兩種原因的相互交替呼應下我不知讀了多少本本該放棄卻始終堅持讀完的書。雖然讀之無味,但也算是有了一個過程。芥川龍之介曾說,“刪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瞬間,我都不能成爲今天的自己。”我想說,我亦如此,於書,於人生。

我終究覺得,讀書是件內修的事,無需宣揚,更無需標榜。我曾聽聞,如果你想讓生活變得有品質,首先要打開你的衣櫃,把不需要的或是過時不穿的衣服統統丟掉,換取更多的空間,或是用於容納你可能會購買的新衣服。初聞,我只覺得很浪費,也很費錢,這種放棄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直到昨晚我放棄一本讀了很久的別國神作,才悟到:有時候衣櫃未必只能是衣櫃,還可以是書架或是其他。

與衣櫃相比,人生也更像是一個衣櫃。人的一生不知要往裏裝載多少無用的人和事,然後揹着一起上路。聰明人會實時地調配自己的負重,丟掉那些無關緊要的人和事。普通人只會增加自己的負重,總想着有一天會用上(我母親時常這麼說)。所以,同樣的路別人只用了半生且輕鬆,而你卻用了一生且沉重(我母親時常抱怨自己命不好)。

從放棄一本書的閱讀,到丟棄衣櫃裏不穿的衣服,再到整理自己負重前行的衣櫃,這過程需要多久?我不知道,但我已經在做了,從昨晚的那本書開始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