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一些東西,我們才能看見更重要的

清崎在《窮爸爸富爸爸》中講到:窮人都在爲錢工作,而富人從來不爲錢工作,而是讓錢爲自己工作。作者小時候在富爸爸那裏打工,剛開始有工資,於是認爲工作就是換取工資,所以從來不對工作產生任何其他的思考,當富爸爸不在爲他提供工資以後,他就被迫不在爲錢而工作。工作卻沒錢拿,抽走了金錢,那工作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小清崎被迫陷入了思考。只有抽走了金錢,清崎才突然意識到金錢以外對自己更重要的事情。才慢慢培養起正確的金錢觀,正確的財富思維。

每到大學畢業季,很多畢業生找工作都是奔着薪水高的公司,爭取進入這些公司。這些畢業生還未踏入職場,“工作爲了賺錢,金錢應該成爲首要的考慮因素”這個觀念已經被他們植於腦中,以至於往後的每一天都在爲金錢而奔波。他們也從來沒問過自己,參加工作以後,什麼重要?什麼更重要的?

而個別有見識的學生會思考自己的未來,把金錢放在一邊,找一份能夠鍛鍊自己,提升自己能力的工作。他們一旦忽視了錢,金錢的權威一旦被拋開,他們也就像開了天眼,很多更重要的東西—“培養自身的能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達成自己的夢想”這些看似華而不實的東西都會浮現在眼前!於是他們成爲了爲自己工作的人,快速的汲取營養,獲得成長取代了金錢的位置。而姍姍來遲的大量財富就成爲了能力提升之後的副產品。

投資大師蓋伊·斯皮爾寫了一本書,書名是《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時,我頓悟到的5個真理:探尋財富、智慧與價值投資的轉變之旅》,書名很長,但確實是一本好書。

書中提到他和他的朋友莫尼什以及股神巴菲特管理基金的不同之處:莫尼什不收取年度管理費,只是在股東賺錢的時候纔會獲得一定的報酬。至於巴菲特,他運營伯克希爾公司的年薪是10萬美元,而鑑於他每年給股東帶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這點報酬甚至少的有幾分滑稽的味道。而自己除了收取年度管理費,在股東賺錢的時候還會收取相應的報酬。而搞笑的是,在三個人當中,他是擁有收費最高、最爲自己服務的費率結構,同時運營最少的資金,取得最低的收益的。

而正是因爲莫尼什和巴菲特不收取管理費,這讓他們一開始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他們能夠做出更正確的決策,不會再受管理費的擺佈。不會爲了獲得管理費而做出侵害股東的事情。抽走了管理費,他們反而會重視更重要的東西,反而會思考更多如何才能給股東帶來更好的收益的問題。因爲只有股東賺錢了自己才能賺到錢,而不像那些收取高昂管理費的基金管理者,他們從不擔心沒有收益,即便做的不好,每年也會有豐厚的管理費用。這樣導致的結果是他們不會再重視真正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爲股東創造收益。

生活中又是什麼限制了我們的思維,當然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被金錢束縛。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貧窮豈止是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他讓我們方方面面都受到限制。

人註定是消費性動物,“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後半句纔是真相,因此爲了掙錢,很多人把自己的生活排的滿滿當當,八小時工作之後還覺得有時間,於是就再找一份兼職,爭取賺取更多的錢。即便沒有找兼職的也會想辦法加班來獲取更多的加班費。這樣的工作狀態只會搞得自己很辛苦,回到家中只想躺着刷手機,再也沒有做任何有意義事情的慾望。甚至連飯都不想做,於是叫外賣或者出去下館子,工作努力了,掙的錢多了,消費水平也提高了。最終多掙的錢都花出去了!折騰來折騰去還是回到了出發定,雖然很多美食都嚐了一遍,很多KTV都留下了足跡,但是卻沒有任何資本的積累。到頭來還是一窮二白。能掙錢的時候並沒有實現一定的財富的積累。到頭來百忙一場,處在一個老鼠賽跑的怪圈裏,一成不變。

有一句話叫做:八小時之內求生存,八小時之外求發展!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只要我們突破思維的禁錮,就連在那“八小時之內”,我們都是可以求發展的,只要時刻提醒自己:爲自己工作!我們就是在爲自己工作!所以要在工作中做到最好,不斷精進自己的職場能力,提升自己的職場資本。下班之後還要抽一些時間看書、充電。這樣才能形成能力的積累,工資的一小部分一定要積累下來,不能動。這樣才能形成財富的積累!

我們要擺脫金錢的束縛,不要被金錢裹挾,認爲金錢重要,把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掙錢。只有擺脫金錢的束縛,認真思考一下什麼更重要?我們才能看到更有價值的東西,這纔是最重要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