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如何幫助小朋友獲得不對稱競爭優勢?

當然當然,這裏僅指學習層面的競爭。在此之外的家庭賦能吶什麼的無力討論。其實都是陽謀,∵根據有效市場假說,如果真有什麼有效的學習技法,這麼多年早被其他家長用在自家娃身上了。∴剩下的只有那些等意識到已經短期內學不走的心法了。

TL;DR: 通過精心設計學習路徑,控制學習的難度梯度,幫助小朋友獲得結構視野。說人話就是,用「系統訓練」完虐「野路子」。

⚠️ 這裏討論的學習系統專指腦子🧠 + 筆記📒,這套系統的數字化復刻版暫不在討論範圍內。

以下討論基於三個假設:

  1. 娃是 50~60% 的平凡人。∵本來就想拋開智力因素🧠討論助推;
  2. 學習是項系統工程,最終比拼的是學習系統間的效率;
  3. @吳軍 的洞見——中國通識教育的另一大問題是知識的結構化缺失——成立;

如果假設 3 成立,代表著中國通識教育普遍在低維徘徊,存在降維打擊的可能。那麼,☑️拋開高維工具的運用,剩下的就簡單歸結爲管理問題了:各學習系統間的復用水平 + 釋放活力的水平 + 正向改進鎖🔒。

  • 釋放活力,無非是呵護小朋友的好奇,降低她們從想法到落地的實現成本💰,就是把她們腦中🧠的連結🔗搞得多多多(☑️這裏先不討論發散之後如何快速收斂的問題🤔)。
  • 更高的復用水平,意味著更有效的訓練。更高效的訓練,意味著更少的訓練時間。更少的訓練時間,意味著可以騰出更多時間讓小朋友進一步探索,進入「忙極了」的狀態。

好了,既然是打造學習系統,總得有點衡量系統能力的具體指標吧:

  • 信息吞吐量,即面對大波襲來的信息接不接得住?
  • 檢索速度,即能不能想起來、記得全不全、模糊查詢能力如何?
  • 擴展能力,期許當然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隨著知識量的增加,能絲毫不拉低性能;

圍繞這些指標,我們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來提升系統性能呢?劇透,我們希望通過工作流♻️來化解信息吞吐的問題,而利用筆記系統📒提高檢視速度,並實現容量擴展。

🚄效率從何而來?

怎麼提升效率呢?高效一定是相對低效而言的。那我們就來考察幾個低效的案例嘛:

  • 機械⚙️重複。比如:罰抄作業二十遍,有沒有作用?有(假設它有吧。其實依我連電影🎬都不願看第二遍的取向,頂天一遍就夠),但邊際遞減。更何況,真有那麼多值得記住的東西嗎?真正值得記住的東西,我們會記不住?
  • 低水平重複。比如:應用題二十道。人每道都不重複!是的,字面不重複,但模式重複。我寧願用五種方法解剖一道題,多花一倍時間寫覆盤報告,再拿一道題檢驗。這裏就需要系統支持了——☑️如何找出最有價值的題來解剖?
  • 低維度內卷。和上一點不同的是,必要的練習無可厚非,但妳不能總在低維徘徊、不去更高的山坡⛰️看風景。比如:明明列方程可以大殺四方,非要人為硬性要求用算術思維去解題,還折騰出若干技巧,並沈浸其中。過早磨滅了小朋友學習數學的興趣、運用數學的爽感。效率的提升,至少在數學領域,得益於更高效工具的發明 & 運用。一想到絕大多數人連現代數學(普通人對數學的認識大多停留在多元微積分及以下)長什麼樣子都沒見過,就感到無比遺憾😑。
  • 低濃度刺激。哪怕是訓練的方式也不符合人腦🧠的工作模式。比如:一張卷子考兩小時,方方面面都考到,但每道題都沒有得到有效檢視、復盤,且反饋時間過長。要我就學習 online judge 模式,強反饋、強刺激、細緻復盤。☑️如何設計 online judge ?這得另開一個話題。
  • 堪比「物種隔離」的極低復用率。比如:用 ppt 畫了一張圖,下次沒法快速復用啊。但要是妳用 TikZ 去做幾何證明呢?復用程度應該能高不少。
  • ⋯⋯

可見,其實我很強調復盤。怎麼復盤呢?

  1. 要復盤到可以復用的地步,而且最好是開箱即用級別。
  2. 訓練結構視野,也就是畫領域地圖。☑️畫地圖也是個坑🕳️,需要細緻研究。
  3. 重視對失敗的復盤。為什麼當時「沒看到」「沒想到」⋯⋯?什麼是粗心?
  4. ⋯⋯

復盤參考(我覺得解題報告寫到這個程度,勉強合格。確實只是勉強合格,∵還沒達到「可復用」標準):

♻️理想中的工作流

同時,追求效率的盡頭往往都是構建「工作流」。學生基本的工作流是:課前預習踩點➡️課上檢驗➡️課後復盤。完美情況是,學生的學習系統吞吐量足夠,能夠在課間完成檢視、復盤,趕在下一堂課前切換狀態。那課下就不會補欠帳,打斷正常循環♻️。

  • 課前預習應該達到「拆分出已掌握知識點 & 未掌握知識點」的地步,即考察學習難度,看是否需要拆解;
  • 課上檢驗所教內容是否超過課前預期,並記錄超預期點所在;
  • 課後復盤應該達到「補全所學知識點位於學科大地圖的什麼方位,細緻分析所學武器的適用條件 / 範圍、使用成本💰,並給出與其他武器的搭配案例 & 優缺點分析」的地步,也即「將組合爆炸💥化解在平時」;

🔒正向改進鎖

學習鎖🔒的本質是什麼?比如:小珠學輪滑🛼,第一天能站立了,第二天又不會了。很多退步要麼是沒真正掌握,要麼是真的忘了。∴對策是從多個方向建立連結🔗?這樣,可觸發的線索多了,就更容易提取。

重視社區運營

有意為小朋友聚攏一幫同向而行的小夥伴。完美情況是各自研究一塊,然後共享討論。就像「October Sky」裏那樣一羣小夥伴造火箭🚀。

🧺誰來幹髒活?

當然是機器🤖️啦,難不成會是我😎?!

  • 可視化(比如:用 TikZ 畫幾何證明過程);
  • 真·幹髒活(比如:可以教小朋友用 Mathematica 自動化簡);
  • ⋯⋯

像 Scofield 那樣自帶數據庫

其實是找一些項目來承載小朋友的以上努力啦。比如,讓小朋友自己:

no. 項目 目的
1 編教材 通過線性輸出,強迫小朋友檢視自己是否真的理解;
2 編辭典 / wiki 其實就是教材的索引;
3 畫地圖🗺 其實是為了捕獲鳥瞰視角、發現未建立聯繫的板塊。鳥瞰圖應該至少三層:最上層是領域內的各板塊,中間是領域的體系基石🗿,底層是元技能。給出知識 / 技能之間的調用圖,並反向評估各項底層技能水平。
4 設計 cheat sheet 其實是分析高頻操作;
5 整理經典題庫,維護 write up 庫 本質是強迫小朋友從做題人視角切換到出題人視角,提高復盤的水平;

被七舅問到「我對妞珠教育的目標定位在什麼上?」。我說「讓她們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啊」。又被問到我對幸福的定義 & 我自己是怎樣去獲得幸福的。確實答不上來😑。並且對照他給出的「幸福就是從事自己喜歡的事,並能從中獲得物質上的回報」的定義,我確實不是幸福的☹️。

感覺突然被抓住了七寸。一方面,我的教育理念其中一條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絕不寄希望孩子做到」;而另一方面,我自己不夠幸福,我就不能希望孩子獲得幸福了嗎?雖然說「世界冠軍的教練可能不是世界冠軍,那他就沒資格教未來的世界冠軍了嗎?」,但我的確不是理直氣壯的——如果我自己都不敢去追求幸福,又憑什麼指導別人去獲得幸福呢?

果然教育的盡頭只有一條——做更好的自己,孩子會跟著做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