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期【教學設計】

      《誡子書》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體會重點語句內涵。

2.揣摩“靜”“志”“學”“才”的聯繫,深切體會諸葛亮家書中蘊含的思想。

一、深入品析,明關係。

      1.課文解讀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係?

        因爲節儉方可清心寡慾,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爲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舉例:孔子和顏回安貧樂道,范仲淹劃粥斷齏。

        2.課文解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靜”與“志”有何關係?

        用雙重否定表肯定,從反面說明“淡泊”“寧靜”是“明志”的前提。

        多媒體出示1:
        關於淡泊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向後主這樣表明自己的淡泊名利的高潔志趣: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關於節儉
        諸葛亮所處年代厚葬之風盛行,對此他深感不滿。在彌留之際,諸葛亮囑咐後人: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爲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3.課文解讀“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作者認爲“志”、“學”與"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志、學、才這三者是相互聯繫,缺一不可的,不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成就學業。造就人才必須從"靜"與"儉"修養開始。

        補充:《論語十二章》“博學而篤志”“匹夫不可奪志也”“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周總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4.課文解讀“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多媒體出示2:                                        反義詞填空:
      放縱對(    );懈怠對(    );
      輕薄對(    );浮躁對(    )。

        從反面說明“淫慢”“險躁”即“不靜”的害處。諸葛亮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兒子要學會剋制,要勤勉,學習要沉穩,要集中精力、寧靜專一。

        5. 課文解讀“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句話有什麼含義,作者是從什麼角度闡述的?

        這句話的含義是年華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時光,必將碌碌無爲,老大徒傷悲,到那時就悔之晚矣。作者從運用比喻的修辭,從反面闡述,勸誡兒子惜時。

        補充:《論語十二章》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朱自清《匆匆》。

        多媒體出示3:

        文章結構圖

        多媒體出示4:

        靜是修身養德的基礎
        靜是專心學習的前提
        靜是實現志向的根本

二、 創設劇本,品其意。

        如果家長要藉助《誡子書》中的語句勸誡自己的孩子,最有可能用哪個句子?說一說理由。嘗試以父母的角色,用勸誡語氣讀一讀該句子或進行表演。

        多媒體出示5:


  三、感悟思考,塑其行。

        多媒體出示6:
        諸葛瞻:嚴詞拒絕了鄧艾的招降,斬了鄧艾的招降使者,和兒子諸葛尚在綿竹之戰中雙雙陣亡。瞻死時年僅三十七歲,子諸葛尚年僅十七歲。隨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諸葛亮父子均身居高位,成爲蜀漢的中流砥柱,又以三代滿門忠烈成就了諸葛的千年美名。

        如果這封家書是寫給你的,你認爲哪一句對你最有啓發?請結合這句話的含義和自己的生活談一談。

        例:我覺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對我啓發最大,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必須要寧靜專一,才能夠增長才幹,不學習就不會增長才幹,不明確志向就不會學有所成。對於13歲的我來說, 是立志的黃金時期,早立忘,立長志,立久志,志向與人生的目標緊密相連,立志能夠幫助我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進的方向,也能通過立志來激發自己的潛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