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心理學原則

吉林的冬天五點鐘天已黑,夜景很美,漫步在東遼河岸,聽樊登解讀《越過內心那座山》。

講到意義療法,每一個苦難都有意義,我忽然有種想哭的感覺。苦難無差別降臨的時候,拋開受害者心理,只能從苦難中找尋意義,所有的發生都是來成就我的。

我想到了那年事件,開始是怨恨,後來自責,最後重新振作起來。不是我的錯,不是我不夠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從此開始愛自己,不再全身心信任一個人。

簡述四個心理學原則,

1、馬丁·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

有個詞叫習得性無助,是指我們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無助感,是生活教會我們的,是我們一步一步被生活訓練出來的。還有一個詞叫習得性樂觀主義。就是如果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學會樂觀,那麼它也是我們通過不斷地練習來學會的。

第二個就是認知行爲療法。

我們所感受到的東西,並不是來自外在的事物,而是來自我們對這個事物的看法。又叫ABC法則。所以,如果你希望改善你的感受,你首先要改善的不是外部的環境,而是你對外部環境的看法。

第三個理論:卡爾·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卡爾·羅傑斯強調無條件的積極自我關注,就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應該積極地看待自己,你都應該毫無條件地愛自己,這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核心。

第四個來源:弗蘭克爾的理論。

弗蘭克爾創立了意義療法,它的核心就是每一個苦難一定都具備着意義,這個意義可以使得我們成爲一個更好的人,或者使得這個世界逐漸地變得更好。如果你找到了你所遭受的這件事情帶來的意義,那麼你就能夠忍受生活加諸你的一切。

我們這一輩子每天忙忙碌碌在幹嗎呢?

在不斷地成爲真正的自己。

自由需要終身練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