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貴的沉默

書必須是用來鑿破我們心中冰封的海洋的一把斧子。——卡夫卡

有一個睡前閱讀的習慣,不管什麼書,牀頭不能無書,否則無法入眠。讀書完全是爲了讓自己靜下來,好入眠,所以,一般“睡前故事”是無選擇的,隨意,方便,順手而得。

午休時,無意間翻到一篇小短文《半個世紀高貴的沉默》,故事是這樣的:

1939年朱慶瀾將軍重修法門寺時,發現寶塔下的地宮裏,有大批的紅,白珊瑚寶石、水晶、佛像、鋼器等無數絕世珍寶。另外還有4枚佛祖釋伽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其中包括1枚靈骨、3枚影骨,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佛指舍利。

那個時代的中國,羸弱飄搖,貧窮落後,戰火正織。朱慶瀾當即命令所有寶物原塔封存,且,要求知情者個個立誓保守祕密,消息不外泄,尤其不能讓貪婪的日本人知道,否則,將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後來,儘管這些人經歷了戰亂、分合、天災、洪水、瘟疫甚至死亡。直到1987年法門寺再修地宮時,考古人才發現還有當年朱將軍帶人修繕時留下的字樣,這時纔有當年知情者出來講述原委。

讀着這樣的故事,我無意睡眠了,立馬坐起身來,法門寺,我去過,重修時,在地宮發現珍寶也聽說過。

但是,不知道還有1939年的短暫發現與封存的故事,更不知道有這樣一羣高風亮傑,爲了國寶而甘願身受苦難都沉默不語的人。這原確是最高貴的沉默,最高貴的貧窮。

沒有了睡意,只想知道“朱慶瀾”是誰?這個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名字。

朱慶瀾,是1874年出生于山東的浙江紹興人,其父遊幕山東,爲山東歷城的刑名師爺。在此要科普一下刑名師爺。

“刑名師爺”,在明清兩代較爲盛行,應該是地方官員乃到封疆大吏的幕友或幕客,主要是請他們爲自己處理一些公務或較爲棘手的個人隱祕事務的人員。刑名師爺相當於“智囊”“顧問”,他們有通達的人際關係,深厚的文字功底,深諳官場各種禁忌和潛規則。

因爲那時各種文書一字可以定罪,同樣一字也可以脫罪。

刑名師爺,是一個地域性,專業性極強的職業羣體,有世襲性。紹興師爺在清朝時最爲興盛,官場有着“無紹不成衙”的說法,足見紹興師爺之行業口碑。師爺一般都會忠誠幕主,精明強幹、不畏權貴、有正義感,對弱者有同情心。

可見朱慶瀾的父親應該是一個飽攬羣書,通達通透之人,只可惜6歲時父親便去世了,14歲又喪母。但是,相信剛正的家風仍在,朱慶瀾自幼孤貧力學。17歲起孤身闖世界,先後成爲治理黃河河工,任三營統領,鳳凰、安東知縣。33歲時任陸軍步隊第二標標統,陸軍將校研究,所充督練公所參議。

35歲時成爲總統的軍事顧問,民國5年出任廣東省省長,支持孫中山的革命。被罷免官職後,積極募捐,做慈善。義賑災民,支持並組織抗日。

抗戰以後,在陝西創立黃龍山墾區,收容難民達5萬餘人。帶領災民墾地自救,解決流離失所之困。

生前關心桑梓,出資創辦漁後小學,這應該是最早的“希望小學”。招收本村兒童免費入學,併爲家鄉修路,福澤鄉里。

在任廣東省長期間,他居然親自撰寫了《家庭教育》一書。

家庭教育,直到人們進入小康社會的今天,才被全社會重視起來。每天滿屏滿視野的“家教”,大多也是文人學者所爲,很少有如此高級別的政治家來關注這樣的“日常小事”,這種主婦日常,能被如此關注,源來何處呢?

朱慶瀾行武出身,爲何要寫《家庭教育》呢?他的前言裏如此解釋:

中國本是極大極強國,因何變成這樣全無出色的地位?並非國不好,實在是人不好。天生人人都是好的,所以不好的緣故,都由於自小沒受過好的教育。如此看來要把中國變強,非把中國的小孩好好教育起來......人人能照這本書教育子弟,能替國家養成好人民,是國家的大福氣,能在家裏教成好兒子,是各家的大福氣。

朱慶瀾認爲,家庭教育的根本道理,就是父母以身作則。平時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這比什麼樣的說教道理都能強化在孩子的身心裏。

朱慶瀾還認爲,教育要“跟着小孩子的程度”,比如,孩子尚小你就着急讓他學這樣,學那個,學不好還打罵,總想着爲你“爭氣露臉”,那是自私的教育,會害了孩子的。

另外,家庭教育還要父母共同育兒、家庭氣象、愛子要有邊界等等,都是被當今的育兒抄來抄去的經典思想內容。

1937年,朱慶瀾看到法門寺一片淒涼情景。決定爲重修法門寺開展廣泛的義賑活動,爲重修法門寺真身寶塔工程,在救助災民、收養災童的繁重行程中募捐經費。這是1609年法門寺塔建成後,330年來第一次大規模整修。

朱慶瀾爲了妥善安全保管文物,成立了文物保管委員會,以便相互監督和制約。先後從塔上清理出68尊明代銅佛造像和一些石刻佛像,在對這些佛像進行了稱重、量高、背文、標誌等等之後,均進行了造冊登記。面對諸多寶物,朱慶瀾下令“原塔封存”,使塔下唐代地宮祕密保存,不被人知,避免了散失和被盜的可能。

在保護文物方面,不僅是法門寺。朱慶瀾的足跡到哪,就維護修建文物到哪裏。從黑龍江的極樂寺;到上海的靜安古寺;以及“華嚴初祖、四祖塔,興教寺玄奘、窺基、圓測諸師塔,大雁塔,而大興善善寺、青龍寺、千福寺及涇陽大寺、岐山太平寺、扶風龍光寺等”都是在他的主持下,相繼重修。

用一個午休的時間,尋找朱慶瀾的簡介,讓我瞭解到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應該有的樣子。即使是困難重重,前途未卜的年代,也還是有這麼多,滿身正氣,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士,也正是因爲這些人的不懈努力,不求利益地默默耕耘,一代一代影響着身邊人,所以纔有了今天文明景象,心存感恩感謝。

馮玉祥這樣評價朱慶瀾:我民國,大偉人,一生最清廉,行兼智仁勇。只知有國,不知有身,公而忘私,識遠器深,寬厚爲懷。勤勞誠懇。

坐在窗前看着滿目秋景,不知到自己爲何如此激動,還是記下此時此感吧,否則,不知道還要呆坐多久。

在“怎樣算是遇見一本好書?”的問題中,《半山文集》這麼告訴我們:

1.能讓自己感覺到很陽光,或是能幫助自己看見自己陰暗面的書。

2.閱讀時,讓自己產生要寫下點什麼讀後感的書。

3.能讓自己感動的書,在感動的那一刻,覺得自己很美好的書。

......

“無論這個世界如何滄桑,美好仍是拿來理解這個世界最好的方式”。也許這就是今天閱讀的收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