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爲人師,是這世間最大的“惡意”

前些天聚會喫飯,因爲朋友的一句:

“你這個東西一點都不好喫。”

朋友老婆瞬間就爆發了。

大意是:朋友總是這樣,自己不喜歡喫的東西不僅不讓自己老婆喫,哪怕自己老婆已經在喫,還要刻意貶低幾句,搞得他老婆全然無了喫東西的心情。

乍看,這似乎是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但就像汪曾祺曾在《四方食事》中說的:

“有些東西,自己儘可不喫,但不要反對旁人喫。不要以爲自己不喫的東西,誰喫,就是豈有此理。”

深以爲然。

因爲我們不經意的評價或許並無惡意,但我們往往會習慣以自己的價值判斷去定義事情的好壞。

可每個人的經歷、感受各不相同,一味把自己的觀念灌輸到他人身上,不過是披着“爲你好”的外衣,實則幹着“好爲人師”的勾當。未見得對,卻一定會是他人的負累。

01

不以自己的立場,評價別人

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被問到:初入職場,最應該注意什麼?

他斬釘截鐵地說:

“永遠不要去評價你的同事。你對同事的議論,90%會通過各種途徑傳到當事人耳朵裏。哪怕你說的沒錯,也會捲入烏煙瘴氣的辦公室鬥爭中。”

的確如此。

曾在工作中遇到過一位非常愛談論他人是非的同事,在他眼裏,似乎每位同事都有各種問題。

對此,很多同事對他的非議都是置之不理,直到一位性格剛硬的女同事實在受不了,直接衝到他面前,當着領導的面質問他:

“你瞭解我的工作嗎?爲什麼要在背後惡意議論我?”

愛說閒話的同事被懟得啞口無言,因爲無論他之前的評價對不對,一旦這事情被擺到檯面徹底說開,他背後議論人的事情就是坐實了的,他在領導面前的形象也一落千丈,得不償失。

我們在工作時,時常會遇到這種習慣性對人妄加評論的人。他們往往以偏概全,沒有深入瞭解,就隨意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

長此以往,不僅容易得罪人,還暴露了自己的短見與狹隘。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裏寫道:

“蘇格拉底說他自己一無所知,我的智慧遠不及蘇格拉底,所以我絕不評價任何人,只專注做好自己的事。事實證明,此舉行之有效。”

工作中,我們也該像卡耐基所說的,少說話,多幹事,遇到也別急着表達見地,你的判斷未必準確,更不要隨便評價別人,你的結論很可能有失偏頗。

成大事者,善於冷靜觀察;穩不住心性的人,才急於指手畫腳啊。

02

不以自己的認知,指點別人

我現在只要一想起我的一位朋友,總會內心歉疚,因爲我總覺得她如今的苦難多少都是因爲我造成的。

她曾有一份賺的雖不多,但穩定又輕鬆的工作,而我每次總想拉她一把,所以總會勸她:

“年輕不能這麼早就選擇安逸,多去闖闖,未來一片美好。”

她也很信任我,放棄了她眼前的工作,轉而投向了工作強度大但收益也遠遠超出目前水平的工作。

只可惜好景不長,她的身體跟心理很快就承受不了當前的壓力,沒多久,她就回家休養,並且在兩年後,才能再次開始工作,一切又得重新開始。

那時,我突然意識到,那些我所謂的爲她好,只不過是我站在自己角度上的自以爲是。

很多時候,我們偏頗、片面、狹隘的思想根本不足以指導別人的人生。

爲別人好的前提永遠是先分析適不適合對方,比如推薦人買房,首先要考慮人家的經濟能力;建議人家報考志願,要綜合分析人家的性格適不適合去遠的地方......

但偏偏人最大的禍患,是好爲人師。因爲太多時候,我們沒有察覺自己的“熱心”,已超過別人能夠接受的範圍,甚至變成了道德綁架。

現實是,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若對方沒有主動尋求幫助,我們就不要自以爲是地做主。畢竟每個人的決定背後,都有他的原因。少一點干涉,也能少一些後悔。

03

管好自己的嘴,造福別人

王小波說:

“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無聲的修行,用一年的時間學會說話,用一輩子的時間學會閉嘴。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出大戲,我們終究無法完整看到每件事的全貌,更無法瞭解一個人的所有。

所以堅持自己的同時,也要記得尊重別人,不“好爲人師”,給予別人更多的理解和自由。

然後做一個能走遠路的,安靜沉穩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