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涼果們

記得小時候的零食不多。那個時候供應江門的新鮮水果,常喫的除了西瓜就是香蕉,蘋果雖然也有,但味道偏酸,蘋果在那個時候,並不是很受歡迎。

但涼果倒是有不少。黃皮幹、糖姜、鹹甜的橄欖、楊桃片、杏脯,還有楊梅乾和話梅。

新鮮橄欖入口又苦又酸又澀,只有橄欖經歷醃製又或者九蒸九曬,在被消滅了苦澀後,帶着香氣和甜蜜歸來,纔會爲大多數世人所接受。

黃皮果這種果子,聞着香氣讓人覺得提神,五邑地區除了鮮喫,還喜歡做成涼果,止咳化痰。黃皮果乾喫起來還帶有點麻嘴,口感很過癮。

楊桃幹喫起來很有韌性,和鮮楊桃比起來,更別具風味。楊桃乾的味道很特別,橄欖九制後做成涼果後就沒有了澀味,還帶出另一種甜甘味道,楊桃幹卻是野性難馴,就算製成涼果,還是擺脫不了那種野味,喫起來的感覺不會讓人停不下口,但會一喫難忘。

青梅本來青澀豐潤的樣子製成鹹話梅後,它們都皺皺地縮成一個小團,上面沾着食鹽的結晶體,亮晶晶的躲在梅子乾癟的身體上。那味道呀,鹹得直讓人皺眉,但口腔裏泛起的一絲絲甜蜜,會讓人滿口生津,引得人久久回味。

丟一兩個放進開水裏泡着喝,味道大不一樣,鹹鹹的又帶甜,生津止渴。

不過,也不能貪心,喝的太多的話,也會讓人有不舒服的感覺。

最特別的是用仁稔果做成的涼果,味道鹹鹹酸酸的,讓人一喫難忘。尤其是它的果核,以爲已經吮吸完它的味道,但用舌頭壓一壓,又再吮一吮,屬於仁稔特有的鹹鹹麻麻味道,又突然重新在舌間綻放,讓人戀戀不捨。

同齡的小夥伴裏,有一個最喜歡楊梅乾。每次都要吸吮很久,把那幾個小楊梅弄得變成光溜溜的核才捨得吐掉。

在這裏面我最喜歡杏脯。因爲用北杏做成的,雖然顏色發黑,但肉厚味甜,每次都要放到最後才捨得喫。

曬好的杏肉乾肥厚香醇,入口就是一股獨特杏香。這是別的水果沒有的香味,而這時酸溜溜的味道在口中只餘下一絲若有若無的感覺,不會讓人厭惡,但卻能吊住了人的胃口,讓人立馬胃口大開。

在小時候,江門五邑本地還出產過一種叫“寶寶果”的涼果。涼果的包裝很簡陋,就一個小的塑料袋,裏面有兩片糖姜,一片楊桃片,一大片杏脯,還有幾顆點綴的小楊梅乾。

寶寶果的味道豐富,誰都能在裏面挑到自己喜歡的涼果,而我最喜歡裏面的杏脯,每次都要放到最後才捨得喫。這是涼果包裏面最大的一塊了,而且肉厚而味甜。這些去了核的杏脯一反平時見到的杏幹金黃顏色,長得黑黑的。蔡瀾說是因爲是用北杏做成的,所以顏色纔會發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