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老闆們「眼瞎」?

爲什麼你每天都在努力的「搬磚」,卻總是拿不到滿意的績效?爲什麼你每天在一線帶着團隊拼死拼活,卻總是得不到更高的晉升?每當遇到這些問題時,我們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習慣抱怨老闆,吐槽公司,甚至不惜離職,期望通過跳槽遇到一個不那麼「眼瞎」的老闆解決這些問題,但往往事與願違,我們在行業裏不停的兜兜轉轉,看着別人快速晉升,春風得意,而每個公司和老闆們的眼神似乎都不太好。

那麼到底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呢?又要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最近聽到一個業內大牛關於「管理」的內部分享,雖然講的是管理,但是在我看來簡直是科學打工和帶小團隊指南。總結如下,希望能爲大家提供一種解法。

打工和管理(這裏的管理指的是小團隊的管理)的內核是一樣的,一個是一個人幹活,另一個是一羣人幹活。本質都是,搞清楚三件事情:

  • 公司/老闆想要什麼?
  • 你或者組員想要什麼?
  • 如何的將兩者匹配上,並且拿到結果。

公司/老闆要什麼?

公司招你過來,或者讓你帶一個小團隊,讓你填一個坑,一般對你是有明確需求的。這些需求歸納一下,主要是兩類,一個老闆已經有了明確的想法,需要你幫助老闆完成具體任務的落地,也就是堅決推動執行;另一類是老闆也沒想清楚具體要做什麼,可能有一個比較模糊的方向,需要你幫助決策進行方向選擇,並執行拿到結果。

這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要求和狀態,如下圖所示,第一類其實需要你成爲帶頭拉車的人,也就是所謂的「Leader」,第二類是希望你成爲給業務指明方向的人,也就是「Boss」。

大家可以回想下,自己在團隊中更偏向於哪一種狀態。你是那個習慣帶頭衝鋒幹活的人,還是習慣一頓分析,指明方向的人。

對於我們來說,最可怕的是習慣了某一種狀態,並且覺得這是對的,甚至牴觸另一種狀態,短期可能ok,因爲公司找你過來,短期解決某一個問題,一定是看重你身上的這種狀態,比如一個項目進度慢了,那大概率是找一個帶頭拉車的人。如果是一個項目沒有明確的方向,那肯定是找一個能分析且善於決策的人。

但是長期來看,如果一直保持拼命拉車,那麼大概率會被老闆認爲是,執行力強,但上限較低,沒有空間,因爲你需要老闆給你一個明確的拉車方向;如果一直保持習慣決策的「Boss」狀態,那麼大概率會被老闆或者其它同事認爲是「嘴炮王者」,沒有落地的能力,且不好管理,因爲你不聽話,總喜歡自己瞎搞。

因此,我們需要保證自己可以在這兩種狀態之間切換,如果老闆有明確的業務方向,甚至是業務執行細節了,那麼強力執行,埋頭苦幹就好。但是光執行好,頂多能拿到一箇中等偏上的績效,很難拿到特別高的績效,因爲你沒有超出預期,你只是把老闆交代的任務做好了而已,即便是超額完成。能超出預期的,大都是在一些老闆也沒太想明白的地方,你敢於決策和推動,且拿到了不錯的結果,老闆認爲往北走能找到金礦,你說西邊有一個地方,也有金礦,而且你還真挖到了。這就是超出預期了。

總結一下,老闆或者公司總是貪心的,希望你即執行推動力超強,還得有業務方向判斷的能力和勇氣,並且還要隨時無縫切換。

你或者組員想要什麼?

對於打工的你,或者你團隊的組員最想要的是什麼呢?這裏馬雲總結的非常到位。


馬雲說,一個員工離職要麼是錢沒給到位,要麼是心裏受了委屈。因此員工想要的大概率是:物質回報和工作環境和體感,再加一個就是個人的成長。有的人甚至只要其中的一個,貪心的可能都要。在互聯網公司上班的同學,背景都不錯,也都比較聰明,聰明的人一般都是比較貪心,那就假設都想要。

知道員工或者自己要什麼之後,比較重要的是對員工或者自己本身的特點有一些更深的認知,強項是什麼,弱項又是什麼,這其實涉及的團隊管理的範疇了。人本身的特點,或者慾望其實是比較複雜的,但是在工作場景中,會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大部分員工都是受到了較爲正規的職場教育,有着基本的素質和共識,另外,對於打工來說,因爲也不是來交朋友的,大家的目標和訴求也都比較明確,在對於人的特點認知上,也會相對簡單,畢竟你也不需要跟團隊成員相處的像是夫妻一樣。

因此,在工作中如何理解組員或者自己的特點,有很多成熟的簡化方法論。比如情境領導。有很多管理相關的書是介紹這種組織方法的,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看,這裏簡單整理了相關的文章介紹下。

簡單來說,情景領導模式將員工的狀態分爲四個狀態(準備度):第一種狀態爲R1,員工沒能力,沒信心;第二種狀態爲R2,員工沒能力,有意願並自信;第三種狀態爲R3,員工有能力,沒信心;第四種狀態爲R4,員工有能力,有意願並自信。

我們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判斷員工處於哪個階段。比如,

  • 一個對工作並無興趣的新員工,他的工作動機只是爲了賺點錢維持生活。且因爲是新人,缺乏熟練的工作技能,從心理上也缺乏做好工作的興趣與動機,他就處在R1的狀態上。(這種人在互聯網公司來說,相對較少,大部分還是R2這種)
  • 如果是一個對工作有興趣的新員工,在技能和訓練上雖然不太成熟,但卻有做好工作的意願和信心,他則處在R2的狀態上。
  • 一個升職無望的職場老油條,由於工作多年的經驗,工作技能非常的好,但沒有做好工作的動力和願望,漫不經心,他就處在R3的狀態上。
  • 而一個經驗豐富、技術精湛,而且渴望着大顯身手的工作骨幹,則能力、意願和信心齊備,他則處在R4的狀態上。
    對於這四種不同狀態的員工,管理的方式顯然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做到管理的方式和員工狀態是吻合的,所以,進行員工狀態(準備度)的判斷,是這情境管理的關鍵。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狀態的判斷,必須要依據實際的行爲,不能是靠感覺出來的,一定是組員的行爲體現出來的。

那麼對於管理者來說,管理的方式應該如何調整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幾種不同的管理方式,有的leader喜歡直接告訴組員幹什麼,甚至是怎麼幹。有的會更關注組員的反饋,一起決策,有的就是直接放手不管,讓組員自己搞定一些事情。這些不同的管理方式,本質上可以從

  • 工作行爲,就是對於工作執行的指導性的高低
  • 關係行爲,就是指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的關係狀態,比如是傾聽員工,讓員工參與決策等。
    按照工作行爲和關係行爲的拆分,對於管理者的模型如下圖所示:

通過行爲和關係的高低組合,可以把管理方式簡化爲四種模式:第一種是高工作低關係(S1);第二種是高工作高關係(S2);第三種是低工作高關係(S3);第四種是低工作低關係(S4)。

這四種不同的管理方式,在對於不同狀態(準備度)的員工上,可以匹配上。

  • 由於R1水平的員工對工作完全沒有準備,所以,管理者需要明確地告訴他們做什麼,哪裏做,什麼時候做及怎麼做,也就是S1的管理方式。這一階段不應給予過多的支持行爲與雙向溝通。過多的支持行爲會使員工產生誤解,認爲[領導者]容忍或接受不佳表現,甚至會鼓勵不佳表現。而被領導者由於對工作不熟悉,技能不足,既不掌握竅門,又提不出創見,過多地讓其參與決策,反而會造成他們的惶恐不安,甚至增加思想負擔。比較合適的做法是進行少量的溝通,這種溝通以促進被領導者對工作指令的理解爲目的。這一階段最佳的領導風格就是高工作低關係行爲。因爲管理者需要做出詳細的指示,所以又稱爲“告知式”,接近於通常所說的命令式。

  • 對於有意願,但是能力有欠缺的R2狀態的員工,更多是S2的管理方式,由於能力的不足,所以要進行較多的工作指導。而且該狀態的同學往往自我狀態很好,有積極參與決策的願望或對工作充滿信心,具有這種信念的員工,一般都比較反感直接的命令,領導者必須要給他們以支持或鼓勵,否則會讓他們產生挫折感,因此管理者需要通過向員工解釋決策的原因,讓員工感覺得到重視,從心理上完全接受,因此可稱作“推銷式”。由於領導者要有全面的指令或指導,又稱爲“教練式”。

  • 處於R3水平的員工具備足夠的能力,但缺乏信心,或承諾度低。他們不需要大量的有關提升能力的指導和具體指示,但需要管理者在心理和氛圍上予以支持和鼓勵。這一階段的領導風格是低工作行爲與高關係行爲(S3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對具體任務可以放手,但要強化溝通和激勵,通過鼓勵員工參與決策激發其工作意願,建立信心。這種方式強調部下的參與,所以稱之爲“參與式管理風格”。

  • 達到R4水平的員工有足夠的能力、意願和信心。對於這樣的員工,管理者基本上可以放手、充分授權。在工作實踐中,這樣的員工具有的知識和技能,他們不需要指導或指令,不需要頻繁的監督,他們有信心並主動地完成工作,也不需要過多的鼓勵與溝通。管理者對他們要做的,主要是對其工作結果進行合適的評價。這種管理風格是低工作行爲與低關係行爲(S4的管理方式)。由於管理者對這類員工要給予充分的信任,決策權與執行權都會下移,所以稱爲“授權式管理風格”。

總的來說,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組員的行爲,對組員所處的狀態有一個比較細緻的瞭解,進而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大家可以用這個方式,對自己的團隊進行一個劃分,自己琢磨下平時的管理風格是啥樣的,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目前你還沒有管理的責任,也不放對照員工的狀態劃分,判斷一下自己處於什麼狀態,也可以看下你的老闆對你管理方式是不是能對應上,進而判斷自己的進步目標是怎麼樣的。

公司和員工/我們如何匹配?

每一個公司,因爲業務的不同和老闆的個人風格不同,一般都會衍生出不同的組織特點,員工和公司的匹配中,本質上,很難像拼圖一樣,正好某個員工和某一個崗位匹配上。即便有,隨着組織和公司的發展,也會面臨常態化的調整,也會變的不那麼匹配,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是如今互聯網行業的劇烈變化,有來自業務要求的變化,有來自組織自身成長的調整。如何保證員工或者我們自己和公司的匹配?

匹配的核心點是「雜交」,大家應該知道一種生物叫騾子,這是在過去中國大地的鄉村小路的運輸主力,騾子是來自馬和驢的雜交產物,馬的優點是爆發力好,速度快,身材高大,但是耐力比較差,好爭鬥;相對於馬來說,驢的個頭比較小,軀幹較短、四肢瘦弱,但是驢也有其不可代替的一面,它蹄小且堅實,體質健壯,耐粗放,抵抗能力很強,不易生病,並且刻苦耐勞,不過驢的缺點是性格暴躁,速度較慢。但是經過雜交後的騾子,它集合了馬和驢的優勢,在一些交通不是很便利的偏遠農村,正是騾子大顯身手的地方,它喫苦耐勞,默默無聞,馬騾力氣大能駝重物,驢騾擅長奔跑可做輕裝快速運輸,這都是馬和驢不能相比較的。


因此,要在吸收公司做事優點的基礎上,適當調整自己的做事風格,適應公司/組織的需求。舉一個例子,「策略產品」的崗位,這個崗位在5年前幾乎是沒有的,所有的公司都沒有這個崗位,但是最近幾年,很多公司因爲有了策略相關的事情,比如,推薦策略,或者定價/調度策略等。所以這幾年多出了很多的策略產品,不過不同公司對於策略產品的要求完全不一樣,每個公司都是按照自己的業務需要,定義出一套策略產品的要求。這就是典型的雜交的產物。

作爲一個管理者,如何快速的讓團隊成員和公司匹配好,有一個實用的方式就是「加壓」,像一個高壓鍋一樣,把一羣人放進一個高壓的環境裏,一般都是一些有明確交付目標的專項裏,通過加壓的方式,迫使員工更快速的跟組織/公司融合匹配到一起。

打工/管理的唯一目標就是管理好老闆

在工作中,你會面對上級,下級和平級,但是在這三個對象裏,下級是你可以改變的,遇到配合度差的下級,你是可以直接換掉的。平級的話,也是你可以搞定的。搞定平級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卷」起來,讓你的老闆知道什麼是「好」?然後你做到那個好的標準,你就可以搞定你的平級。

唯一你改變不了的是你的老闆,因此,你需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老闆,你得去提高老闆自己的認知和老闆對你的認知,這樣你才能在老闆下打好工,保證步調一致,合作愉快。但是給老闆提意見,提高老闆的認知可不是簡單的事情。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說老闆「傻」,有的直接跟老闆爆發衝突,或者自己一怒一下離職了事。這些就是典型的沒有用合理的方式去給老闆提意見,且提高老闆的認知。給老闆提意見的首要事情,你需要自己打造一個人設,在老闆心中的人設,那就是你是一個通透的人,你提的意見的判斷標準一定是固定的,不會出現前後矛盾的情況,這樣讓老闆對你產生足夠的信任。不過即便是有了足夠的信任,這種意見也得是在關鍵的時候提,那些不重要的細節,當然是老闆說了算。

最後的話

以上是我總結的「大牛」的分享,讓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是兩點:

  • 在團隊中你需要從boss和leader的狀態的不停切換,時而埋頭苦幹,時而擡頭看天,要根據組織/老闆的需求,及時調整自己的身位,切忌習慣一種,然後鄙視另外一種。
  • 關於搞定同級「卷」的描述,讓老闆知道什麼是好的。這個不僅適用於在同級的競爭,其實所有的競爭都是這樣的,產品的競爭就是讓用戶知道什麼是好的體驗。國家的競爭,本質也是在讓大家知道什麼纔是好的發展模式。

最後,這個分享中的觀點不一定對,但是可以爲大家提供一個思考的角度。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個順利的職場經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