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爆發=成長

最近幾天在網易公開課,選了一部紀錄片《有錢人的世界》,第一集時,看到的是羨慕和更多可能;第二集時,看到了合作;第三集,看到的是玩的開心。

今天開始在得到學習《武志紅•自我的誕生》。

從家庭養育,來到原生家庭,源於自我尚未形成。到底什麼是自我?反過來,什麼是沒有自我?當我感覺到自己的心在變得冷漠時,當一個人極度在乎自我,被稱之爲高自戀者。高自戀者極度在乎自己的慾望,可能會不顧一切地去追逐,甚至爲此利用、剝削別人,也理直氣壯、心安理得。(感覺這就是在說我啊!想想自己總有做不完的事情,對孩子也是有安排不完的任務,啊!)

當一個人總是在焦慮中時,那可能意味着,這個人的自我尚未形成。(原來如此!怪不得,在哪裏都覺得不自在呢。)

發刊詞裏有句話,“當我在黑暗之中,世界也必在黑暗之中”。(想到自己的語言模式,總是會不自覺的往不好的地方去想,並且很多時候脫口而出。簡直太可怕了!)


早上起牀後,因爲穿衣服的問題,我生氣動手打了小寶;下午5點,和兒子因爲作業又起衝突。其實事情本身沒有多嚴重,只是因爲趕早做核酸+我的焦慮+對自我的新的認知,讓我的情緒緊繃,下午一觸即發,雖然哭的很傷心,但說實話,內心感覺很舒服,是一種釋放。先生一直抱着我,安撫我,還給我唱歌。


當面對孩子們的吵鬧時,因爲聲音很大很尖銳,我內心很煩躁。(印象中,我小的時候,媽媽也經常會因爲我們的吵鬧而歇斯底里。)當孩子們要求我跟他們玩時,我的回答一直都是:我不會玩。(印象裏,小時候找爸爸玩,需要爸爸陪的時候,總是會受到呵斥,讓我遠離他。4、5歲時,就和父母分離,寄宿在親戚家裏,缺少和父母玩耍的機會,父母的陪伴也是缺失的。中學時,正值青春期,又是寄宿在親戚家,父母的關心和關愛變成了奢望,取而代之的是二姨的碎碎念和黑暗語言。獨自一人成爲常態,也因此改變了我小學時自認爲開朗的性格。)

因爲很多缺失,導致和孩子的相處問題不斷。先生說,他們三個都是來愛的。何其幸運,能得到他們的愛。也因此,會更加擔心,會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傳遞給孩子,因而更加焦慮,似乎這已經是一個惡性循環。再一次地情緒大爆發,看到了成長的機會。

先去搞清楚,我、父母、伴侶、孩子之間的關係,看清楚,然後有的放矢的去解決。共生心理,在孩子3歲前,我覺得我是可以的;漿糊邏輯,也是在說家庭關係的混亂,分不清我、你、我們、你們;糊塗哲學,讓我們總是怪罪於人;粘稠思維,說不清、理還亂。

真的是,當我們處於相對高一點的維度去看事情時,才能看到它的全貌。昨天在看《商界少年》9月刊時,劉潤和兒子劉小米關於火鍋的對話,提到了一個“運籌”思維。作爲一個全職多年的媽媽,早已經練就了這一身運籌帷幄的本領。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還是更加傾向於“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很多種心理,讓人分不清想象(期待)和現實。通過今天的情緒爆發,我讓自己思考,同時也和先生去溝通。明白自己近兩年走的路徑,越來越朝着內心的期待去靠近;一次又一次從迷霧中走出來。

繼續學習,繼續記錄。敞開心扉,去直面當下。爲自己加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