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道德经》第79章:人行善事,道与善人

第79章: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字面翻译

结算大的债权,定会留下余货尾款。索取应得的利益要用尊道的方式,才可以成为利他的行为。所以,圣贤持有债权,却不过分苛责对方;有德之人依据契约处理,缺德之人凭借井田均摊。大道虽然不论亲疏,却常和利他之人同在。

道理解析

春秋时代曾有木契合约的做法,在木板上刻字,一劈为二,左契为债权,右契为债务,和怨是结算,抱怨是收债,问责是索要。司是执行,类似司法和司机。司契就是依据合约清偿债务,属于尊道积德的和无为的。司彻就是依据井田承担贡赋;属于背道缺德的和有为的。有德是顺其自然,实事求是和客观为主的行为,征收税赋的基础是自然和民生。无德是大有作为,贪欲如愿和主观为主的行为,征收税赋的基础是规定和官场。

大道虽然无情,不论亲疏,但对尊道积德的,行善利他的人和事会赐福的,会施恩的;因为符合自然,规律和天理的人和事多数顺畅,平安和稳定;而执意纵欲,有为和贪婪的人和事多数麻烦,危险和昏乱。本章是对无为的解释和举例,也在说积德的行为和做法,更在论治国理政的方略和观念。

应用场景

履行契约是合理的,追偿问责是正常的,但要用无为的观念,尊道的方式,和怨要留下余地,问责不表现苛刻。对零头货尾不要太计较,对微差小错不必太苛责,因为其一,都是凡人,孰能无过,其二,量变才能质变,其三,宽宏谦让是美德,锱铢必较是凶恶。交税,贡赋和尽责都是天经地义,但要合情合理,自然而然和结合实际。

债权人是优势一方,让利为善,免余施恩,做人经常为善施恩,通常会得报答和感激,因为既符合“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思想,也符合“反者道之动”的原理。优秀的商贩通常送货给赠品和收款抹零头;让用户感到温暖,看似吃亏,却因增加复购率而获利。仁慈的朝廷应该发展给支持和有灾免税赋,让民众感受关怀,看似受损,却因保持稳定性而受益。老板的主要美德就是宽容,员工的主要责任就是尽力,这是优秀企业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生活重要的文化。

锱铢必较是苛刻,分毫不差是严酷,虽然循规蹈矩,固然有理有据,但这样的行为伤心情,坏感觉,加重沟通难度,增多交流成本,害人不利己,恶行不利事。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酷吏没有好下场,尽管是照章办事,苛求没有好结果,虽然是追求完美。他们通常显得命苦,运背,晦气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