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快和讀書慢並不是評價是否會讀書的有效標準

1.慢和快均不是評價是否會讀書的標準

有的人讀書比較快,有的人讀書比較慢。讀書慢的人可能會羨慕讀書快的人,認爲他們效率高;而讀書快的人可能也會羨慕讀書慢的人,覺得他們讀書細緻。

但讀書快和讀書慢並不是評價是否會讀書的有效標準,快和慢只是讀書外在的表現形式而已。

讀書更多的是要記住書中的知識,更多的是要把書中的知識化爲自己的能力。書本中的知識是否與自己相連接,是否成爲我們的能力纔是會讀書的有效標準。

讀書快,但並不一定能記得住;讀書慢,也不一定能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能力。

讀書快和慢,和書的性質以及我們個人的能力有關。如果是我們熟悉的領域,我相信讀書一定很快;而那些不熟悉的領域,我們讀起來肯定會很喫力,很慢。

2.書不必全讀

有些人讀書特別努力,凡是書中提到的,他一定要弄懂弄通,甚至有些人還會畫出思維導圖。

但我覺得有時候這樣其實是不太必要的,思維導圖固然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理解。但是思維導圖體現的是作者的邏輯,而非我們自己的邏輯。

短時間來說,如果我們依靠作者的思維導圖是可以幫助理解知識的,而且邏輯上也是可以自洽的。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貌似可以邏輯上自洽的知識慢慢就會被我們所遺忘。

爲什麼我們會遺忘這些知識呢?或者說爲什麼明明懂得那些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

其實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這些知識根本不是我們的知識,我們只是懂了,理解了。這些知識沒有和我們的人生經驗,也沒有和我們現有知識相連接,我們只是在邏輯上明白了而已。

因此,當我們的人生經歷和閱歷沒有達到那一步的時候,有些書是不必要讀完的。

知識是否有用,有一個很大的關鍵點是它能否與我們現有的支持相鏈接。舉個通俗的例子,如果我們的能力範圍真的是一個圈,也遠在我們圈之外的知識,我們是永遠不可能聯繫在一起的。只有那些靠近我們能力圈的,這些知識是我們能夠理解的,也是我們可以內化爲能力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