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期【学生习作】

          1.高平加油

        文/高平三中  韩心怡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高平这座小城往日的热闹,使空气在一夜之间宁静下来,小城的一切也仿佛按下了暂停键。

      周五晚上突发的一切都令人感到人心惶惶。如同往常一样,周五回来的我心情舒畅,只想尽快独享这一周内少有的清闲与放松。当我躺在沙发上点开微信的朋友圈浏览时,眼前的一条信息打破了这份悠闲,“龙渠被封了”,“金安有阳了”,“我们小区也封了”……相关疫情的一大堆消息占领了整个朋友圈,也占领了我的整个大脑:高平有疫情了?不可能,好几年了高平也没有一例,兴许只是密接。但这回阵仗也太大了吧,那么多封条,那么多救护车,那么多警车,会不会是真的?在我思考的同时,新的消息又来了:“有两例了,龙渠一例,金安一例。”看完之后,“两例”这两个字不断在我脑海中徘徊,也许是真的,但仍是很不可思议。

很快,我平复了震惊的心情,开始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于是我开始想未来带来的后果,第一个就是:周一还能不能上成学。说实活,在过去上学的日子里,我曾无数次在累到熬不下去时幻想可以在家上网课,总会比在学校轻松些,但如今有很大可能面临这个情况时,我的感受当然是拒绝的,谁会希望疫情到来呢?并且我清楚地知道我们已经初三,时间耽误不起,上学时的幻想终究不是认真的,只是一种精神支柱。

      我带着不安的心情睡了一觉。周六早上早早地被妈妈叫醒,说要去做核酸,手忙脚乱穿上衣服后便迅速出门了。街上空旷的吓人,没有几辆车,更没有几个人;所有的商铺都紧闭着门,街边叫卖的水果摊也不复存在;平日吵闹的街道已变得寂廖无声,有的只是呼叫市民做核酸的喇叭声。然而在这短短步行五分钟的路程,我就看到了两三辆巡逻的警车,他们成为了街道上最多的行驶者。

        回到家后,我立马打开手机察看今日的疫情情况,只见爸爸的一位医生朋友在群内发了一条信息,两个“五”吸引了我的目光:高平市确诊五例阳性;本次至少需静默五天。“五例!昨天不才两例吗?五天!那周一肯定上不成学了。”我大声地抱怨着。随之而来的是思考第二个后果:家里的菜和肉够支持五天吗。不过这个问题早已有人想到并解决了——在社区的群内报自己要买的菜,会有人“送货上门”,吃食便不再担心了,至少饿不瘦。

      周日,确诊阳性人数已经到达了十几例,令人内心不禁有些害怕,毕竟高平就是个小城,传播速度应该会更快。我不禁感慨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离疫情这么近。但是,虽然人心乱,但城不乱。每日街上许多辆巡逻警车在工作着,负责蔬菜、鸡蛋、肉的供应者们也在劳作着,医护人员更不用说,每天全民核酸是最累的。疫情之下更能反映城市的秩序。

        高平,终会打败疫情;我们,也终会迎来解封之日。高平加油!

      【师评】文章写了疫情发生时,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关注生活,体会真切,表达自然,主题鲜活。(点评教师:张永刚)

    2.搬家与移山

      文/高平三中  崔傲然

        坐在已经坐了一天的椅子上,内心感到疲惫不已,脖颈酸疼,昏昏欲睡,看着还没有完成的作业,便想给静默在家,百无聊赖的生活添点乐子,拖延时间,准备一到点就去睡觉。擡头,看到已快落上灰的书架,便决定从这儿看起。抽出第一本,是八上语文书,随手翻开,是《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看到了“搬家与移山“这条笔记,忽然陷入了沉思。

        书上写着:愚公是一个持之以恒、坚持不解的人。但我心里却总想着,为什么愚公不选择搬家呢?在“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太行、王屋二山前,北山的愚公是何等的渺小。然而,渺小如尘埃的愚公却立下了宏伟大志——移山,以解决“出入之迂”的问题,为后世子孙造福。高山巍峨,但愚公却毫不示弱,因为他明白:子子孙孙无究尽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这种不懈移山的精神,在常人眼里看来似乎是一种蚍蜉撼树,螳臂挡车式的不自量力,但正是这种精神,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目标,也正是这种精神,使愚公的行为看起来弥足珍贵。

        但反观搬家这条路,同样也可以达到了“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目的,并且免去了子孙后代的劳苦和人力财力的消耗,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这样的做法受利的只有愚公一家,其余居住在山北的邻人、村民仍旧会出行受阻。

现实生活中,也有着搬家还是移山这样的问题。唐朝的玄奘,正是选择了移山,所以才到达天竺,历经磨难带回经书,青史留名;袁隆平正是选择了移山,所以才打破杂交水稻研究的瓶颈,获得“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造福了人类;无数的革命志士,正是选择了移山,所以才保护了祖国,抗击了侵略,建立了新中国。试想,如果他们选择了搬家,逃避本该面对的现实,后果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面对的问题真的力所不及,那采取“移山”必然会带来巨大浪费。这时采取搬家才是上上之策。

        处在初三这一阶段,我们所需要的绝对是“移山”的精神。一道数学题,不能知难而退,而应该知难而进,勤于思考,即使真的不会也应虚心请教,直到拿下。一首古诗,尽管拗口,但更要多读,熟能生巧,攻坚克难,熟练掌握,不存侥幸心理。一个单词,纵然很长,但只要多读、多写、多背,总会熟练牢记。古话说得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只有坚持“移山”,才能不断进步,决胜六月!

        想到这里,刚才偷懒的想法使我两颊一红,于是乎,赶紧合上书,放回书架,扭扭脖子,揉揉眼睛,继续回到书桌旁,义无反顾的继续移起那书山题海。

      【师评】偶尔的懈怠,偶遇了旧文,引发了思绪,转变了思想。文章美点有三:

      1.引入自然,思路清晰。小作者从写作业的经历写起,引出对“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的重新思考,然后联系实际,得到新的启示,行文自然,流畅通达。

      2.思维独特,内容充实。小作者提出愚公的两种可行做法,一一分析,强劲有力;所引事实充分,有很强的说服力。

      3.思想纯熟,主旨鲜明。作者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愚公移山的深层原因,感悟到初三关键时刻,也应该“移山”不止,才能迎来美好。(点评教师:张永刚)

3.观《当幸福来敲门》有感

          文/高平三中  牛怡涵

      “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不能做什么。只要有梦想,就要去追求。”这是在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主角克里斯对他的儿子克里斯托夫说的一句话,也是我在这部影片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说这话时,父子俩正在天台上打篮球,父亲克里斯想带儿子回家,但克里斯托夫却想要继续练习篮球,并说“以后要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父亲显然有些着急,脱口而出了一句“那是不可能的”,听到这话的克里斯托夫情绪瞬间低沉了下来,闷闷不乐的收拾东西,克里斯看着儿子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拉住了克里斯托夫对他说了上面那番话。

      我不禁想象,在那沉默无声的几分钟里,克里斯在想些什么呢?也许他想到了,在他最开始向妻子提出要去股票公司实习时,妻子怀疑的眼神和冷嘲热讽的否定;也许他想到了自己看到股票公司员工们幸福的表情后,自己对幸福和对理想的向往;也许他还想到了面试时,面试官眼中的嫌弃与同批实习生眼中的不屑。

      或许那句“那是不可能的”,是克里斯在着急与不耐烦下,无意识出口的否定,但他之后的那句话一定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正是因为克里斯心中常怀对幸福的向往,他才能理解儿子想要成为运动员的的期盼与热切;正是因为克里斯时常被否定,他才能感同身受儿子在听到这话后的失落与委屈;也正是因为他虽然一直被否定,但是一直还在坚持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并且有了一些起色,他才会说出“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不能做什么”。克里斯身上永远充满着坚持,顽强,乐观,不服输的精神。

      “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不能做什么。”细细品味,我忽然发现这很适合我现在的生活,升入初三后的我,似乎每天都在被否定:数学作业上鲜红的叉号,英语课上回答错的问题,绞尽脑汁却毫无头绪的化学题,它们无一不嘲笑这我的无能,甚至有时我也会陷入自我怀疑,但是,为什么要被外界的否定打败呢?为什么要因为小小的挫折与否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呢?“只要有梦想,就要去追求”,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不要被别人的否定打败,更不要被自己的否定打败。

      我将会以坚强不服输的心态迎接每一段挑战,不惧否定,勇敢前行,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踏踏实实完成自己的目标,永远坚定的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师评】文章从电影中的内容谈起,写了自己对影片的感悟,思路清晰,内容充实,主旨鲜明。(点评教师:张永刚)

4.这一次,我没有偷懒

    文/高平六中45班  王绍权

        一支笔,一个横躺着的本,一本厚实的作文书,还有一盏疲惫的灯,又是这熟悉的场景。我坐在桌前,却久久不能下笔,上下眼皮打得不可开交。

      "看这位同学写得多认真,都传下去看看。"传到我手里了。看过去,他们整齐有序,一个个汉字宛若一位位军人,端庄挺立。再看向我的,有的字正在逃逸,有的病殃殃地斜躺着,还有的无法无天做着各种小动作。有血有肉的一副躯体,被我折腾成了一具残缺的骨架。

      "啊——"我睁开眼,原来是场梦。外面的雨点狠狠地砸向窗户,震醒了沉睡的台灯。我低头看向这张仿佛经历过战争的摘抄纸,零零散散分布着大小不一的裂痕,上面的文字个个瞪着眼睛满腔怒火地盯着我。是的,是我制造了这场战争,使原本灵动跳跃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我很愧疚,决定一改从前。

        这一次,我没有偷懒。赎罪的热情驱散了困意,我抓起那张不堪入目的摘抄纸,狠狠地撕碎,揉成团丢进了垃圾桶。

        这一次,我没有偷懒。摊开作文书,我没有像之前那样随意挑一篇文章就草草了事,我静下心来重新在目录中进行题目的筛选。最终,我选择了名为《成长》的文章。我拿起笔,开始默默地读起来。“文中的小草因开不出花一蹶不振,作者对它进行了神态描写,并以环境描写衬托了它的心情。”我批注在句子旁,以便于我学习其手法。“后来小草遇见了经过风吹雨淋后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树苗,开始决定改变,最后终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我自言自语,感悟到唯有勤奋才是出路,我当以勤为先。经过数十分钟,文章上开遍了优美的批注之花,映着成长之光。

        这一次,我没有偷懒。我拿起笔,无力的四肢此刻变得苍劲有力,平日里飞檐走壁的文字此刻列成了整齐的方阵。行文下来,宛若一张宜人的风景画。看啊,它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含着笑容,躺在床上——这一次,我没有偷懒。梦里,阳光流入室内,照在那篇文章上,也映在我的脸上,真舒服,真美。

      【师评】文章从噩梦开始,以美梦收束,前后呼应。主体部分,“这一次,我没有偷懒”反复出现,结构明晰,层次清楚。(点评教师:郭霞)

  5.青春·国之驱动

  文/高平六中46班  张苏豪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国之驱动》。

      《青年报》中李大钊先生曾对青年有一段寓意丰厚的的寄语:“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那是一个战火纷飞,暗流涌动的年代,革命先驱们以青年为主力军,历史上的背影日久弥新。而今祖国繁荣昌盛,青年光彩依旧熠熠生辉。疫情前线,洪流暴雨,青年身影从未缺席。

        我以青春敬国。时代青年在以青春之华向祖国致敬。青年才俊王佩瑜用国粹京剧开沙龙,场场爆满,让中国文化以昂扬之姿走向世界;卫国戍边官兵陈祥榕19年壮烈殉国,以生命践诺“清澈至爱,只为中国”,以身作碑镇守国土,只留下那一抹纯真的笑容定格在人间。林语堂曾说:“每个人的生命都相似,只是点缀的希望和理想是它有所不同。”我们生于矞矞皇皇之现世,应有坚定理想信念,在自己领域中,绽放青春以敬祖国。

      我以青春效国。新时代我们应与中国梦同流,与时代梦交汇,驶向更宽广的海域。青年之力供中国睁开勘探世界的“天眼”,青年之力使中国施法指令太空的“北斗”,青年之力使青藏铁龙盘旋于世界屋脊,青年之力使南海蛟龙深潜万米之渊......新时代,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以奋斗姿态,揣怀国家之心,以成果效力国家!

        观诸当下,我辈青年当如何?“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怎能断掉青年意气飞扬?等甘于黯淡无光?要立大志,作为国之青春驱动力,方能“鹰隼出飞,风尘翕张,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习总书记说过:“星光璀璨,探索永无止境;星辰大海,才是青年人的征程所在。”新时代青年要秉持亘古不变的理想信念,赓续爱国精神,在新时代以青年之资,青春之态,作为国之驱动,奋勇向前!

        最后依旧以李大钊先生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既是我的号召,也是革命先辈们的呼唤!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擎此夜光之杯,举人生之醍醐浆液,一饮而干也!”

      谢谢大家!

    【师评】本文如一曲摇滚,荡气回肠。引经据典,深情呼告,豪情满怀,让人心潮澎湃。(点评者:郭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