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中年,多给自己一点松弛的空间

人生不满百,何必千岁忧。

画家何多苓曾在《十三邀》中,讲了一个观点:任何事情,都要松一点比较好。

活得太紧的人生,拧巴而焦虑,松弛下来,反而事半功倍。

就像是钢琴家的手,平时保持松弛的状态,弹钢琴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发力,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人到了中年,生活兵荒马乱,更容易神经紧绷,焦虑内耗。但实际上,很多烦恼都是自己给的。

把心放宽一点,事看淡一点,节奏放缓一点。

不忧不惧,物来顺应,才能从容生活。

第一,心态松弛,不焦虑

梁晓声曾在《忐忑的中国人》中写道:

“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农村和城市,集体陷入了一个焦虑、忐忑的年代。

人心介于有盼头与放弃了盼头的焦虑与摇摆之中。”

尤其在中年以后,工作的迷茫,生活的重压,人很难不被焦虑裹挟。

我们一面要忙着支付各种账单、处理待办事项,一面要盯着别人的生活,暗自较量。

同事升职了,薪资翻倍了;亲戚的孩子考上重点初中了,而自己的孩子成绩堪忧……

越比较,越焦虑。

我们太过心急,于是不加思考,就盲目跟随别人脚步,急于过标配的人生。

我们的内心又太过好强,所以总是拿别人的成就来鞭策自己,生怕被别人比下去。

人生过半以后才明白,让自己松弛下来,放下比较的心,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该追求的,不应该是“比别人过得好”,而是“比昨天的自己更好”。

调整好自己的预期,管理好自己的目标,才能摆脱焦虑,过松弛的人生。

第二,精神松弛,不内耗

有人说,别人表情有异常,就琢磨是不是自己说错了话;犯了无伤大雅的错,会在心里自责好久,担心不会再得到别人的信任;明明什么都还没做,却总是觉得很累……

归根结底,容易精神内耗的人往往自信不足又过于敏感,很多琐碎的小事,都会在心里上演一场大戏。

哲学家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很多时候,别人一句无心的话,就会在我们心里掀起滔天巨浪。但我们越是在意别人,迎合别人,就离想要的自我更遥远。

新东方主播董宇辉走红网络后,受到过不少指责、质疑,但他从没把这些当做一回事,而是认真选品、继续直播。

别人的言语是吹过的风,当你有更值得追求的东西,外界的风声根本动摇不了你。

第三,节奏松弛,不紧绷

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努力是一件好事,但用力过猛,却是对自我极大的消耗。

陈道明曾在一档节目里讲:

“努力会让人变形啊,比如一扇门,你轻轻推开会很优雅,当你推不开,努力推开的时候,你就会变形。所以有时候,要随着自己的境遇,去调整自己的状态,轻松一点去过人生。”

人生是一场无止境的修行,要为了生活与理想,顶着压力逆流而上;也要“偷来”一些美好惬意,去平衡生活的酸涩与苦辣。

闲下来,不是漫无目的地混日子,而是松一松紧绷的神经,接下来更轻松地出发。

有一颗闲心,做一些闲事,生命更有层次,内心得大自在。

汪曾祺在《慢煮生活》中写过一段话:

“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

不纠结、少忧虑,随遇而安,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

人到中年,纷扰渐多,身心俱疲。我们需要自己给自己一些松弛的空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