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你想成爲的人---《掌控習慣》讀書筆記

《掌控習慣》副標題:如何養成好習慣並戒除壞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美國習慣學院創始人。按慣例,先看一下書籍的整體思維導圖,瞭解整本書的架構。

從導圖可以看出,此書主要從講述了習慣養成。非常喜歡作者書中講述企業家和投資者納瓦爾·拉維康特(Naval Ravikant)說的話:“要想寫出一本偉大的書,你必須首先成爲這本書。”作者就真的做到了,成就了《掌控習慣》這本書。接下來我們從黃金思維圈why- how- what 三個維度輸出讀書收穫。

首先why?爲什麼要掌控習慣?

因爲習慣改變命運,最有感觸的是:習慣所涉及的不是擁有某種東西,而是變成某種人。

書中介紹,行爲改變有三個層次:結果、過程、身份。我們熟悉的決策順序是:結果(樹立目標)、過程(制定方案)。熟悉的實現順序是:過程(執行方案)、結果(達到目標)、身份(比如通過執行健身計劃,達到健身目標,變成健身達人)。有沒有想過,實現順序可以倒過來:先身份,再過程,後結果(比如我要當學霸,通過努力學習,最後獲得了好成績)。先轉換身份,再決定自己應該怎麼做,是不是比找榜樣、樹立目標,容易的多?這也是“爲什麼”比 “怎麼做”和“做什麼”更重要。

正如納瓦爾·拉維康特說的:“做任何事情的訣竅是首先培養對它的渴望。”很多歌手、舞蹈演員曾在年少時就有舞臺夢,相信自己會成爲藝術領域的發光者。他們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讓自己的習慣和身份相匹配,最後迎來夢想成真的時刻。所以,在你想要培養一個習慣之前,請先堅定地相信你就是那樣的人,用篤定的信念以及身份認同,讓自己養成這一身份該有的習慣。

在重塑身份時需要尋找「信念的證據」,比如:每次敲下一個字,我就是作家;每次開始跑步,我就是馬拉松冠軍。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你的身份來自你的習慣,環環相扣。作者給我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人生初期的大部分時間裏,作者並不認爲自己是作家,在學校的水平充其量只是平均水平,但隨着他開始寫作,每週一和週四都會發表一篇新文章,這些證據的積累,作家的身份就不斷在強化,習慣讓他成爲了作家。

How?怎樣養成習慣?

有了信念和目標身份,怎樣養成習慣,完成身份塑造呢?

書中介紹了習慣養成的四個步驟:讓它顯而易見(提示)、讓它有吸引力(渴求)、讓它簡便易行(反應)、讓它令人愉悅(獎勵),看到這,我想到了幾年前易仁永澄分享的TMBRT模型(甜麪包熱湯模型,非常形象,說的就是觸發器)

1.讓它顯而易見

我們憑藉本能,不斷分析自己的內外部環境,並且特別留意那些重要的線索和提示。在叢林中,這些提示可增加我們生存的概率。書中介紹了三種策略:①填寫習慣積分卡:記下你當前的習慣並留意它們。②創建執行意圖,用它將新習慣與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整合。創建執行意圖的公式:我將於[時間]在[地點]做什麼[行爲]。③習慣疊加,將新習慣與當前習慣整合。習慣疊加的公式:繼[當前習慣]之後,我將[新習慣]。比如早餐的時間聽一個英語新聞,在刷牙時單腿獨立,鍛鍊協調性,訓練小腦;在吹頭髮時,熱敷頸椎。大聲念出即將做的事,也是一個好方法,比如出門時四字箴言:身手鑰錢,就不會落下。

2.讓它有吸引力

當我們將習慣與積極的感受相關聯,習慣就有了吸引力;反之,則沒有吸引力。比如①綁定喜好。將你喜好的高頻動作與你需要做的低頻動作搭配在一起。②加入羣體文化,帶動自己,比如多接觸“那些擁有好習慣”的人,向他們學習。加入讀書會,跑團,等等。

3.讓它簡便易行

書中分享了更加清晰化的新習慣養成法---2分鐘規則。比如看書,不要總想着看半個小時,就看2分鐘,看完合上,然後堅持下去;比如跑步,就跑2分鐘,停下來。比如今天累了,不想跑了,換上跑步的衣服和鞋子,樓下站2分鐘上來。比如寫作,就寫2分鐘,停下來。

慢慢你會發現,當跑了2分鐘,你會覺得還可以堅持2分鐘;當你寫了一個開頭,你會發現根本停不下來,逐漸好的習慣就養成了。人類行爲遵循最省力法則,天然地傾向於付出最少工作量的選擇。

4.讓它令人愉悅

保持習慣的關鍵是有成就感,哪怕只是細微的感受。成就感是一個信號,它表明你的習慣有了回報,你爲此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大多數壞習慣是即時滿足,好習慣是延遲滿足。所以多想象一下養成好習慣,能給自己帶來的變化與美好,比如想象自己的未來很健康、身材很好、很會做飯、去哪兒旅遊,等等,每次一想象美好,就能把習慣堅持下去。

經過了提示-渴求-反應-獎勵的不斷循環,習慣慢慢形成,接下來我們說說什麼是習慣?

What?什麼是習慣?

書中的算式,是不是很熟悉,最近幾年很多文章中都有,不積跬步,無以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0.99的365次方=0.0255

1.01的365次方=37.78

很多我們看不起小的行爲:只看一眼手機、只看一頁書、只喝一瓶可樂、只吃一桶爆米花,只做一個俯臥撐,等等,這背後的影響和人的思維方式及形成的結果大相徑庭。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當中,有相當長時間是感受不到它的影響,這段時間叫潛能蓄積期。在我們渴望的“立竿見影”和現實中“滯後的結果”間形成一個“失望谷底”。直到有一天你突破了臨界點,才能跨入新境界。很多人之所以沒有養成想要的習慣是因爲在潛能蓄積期,無法忍受失望谷底帶來的痛苦而選擇了放棄。

每一次行動,所帶來的變化只有1%,甚至更小,小到我們都無法察覺。如此,帶來的正向反饋就很小了。最初的幾個1%很容易實現,但很難長期堅持。努力學習了一個晚上,分數不會立刻提升;去了健身房三天,身材不會馬上變好;存了一點錢,想想離買房還差很遠,頓時泄氣。這一泄氣,就立刻回到老習慣上去了。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我們就會進入上圖中的「失望谷地」,更受打擊,於是對方法產生懷疑,早早放棄。只有那些默默忍過失望谷地的人,會進入最後那一小段極其陡峭的上升。此時,人們會突然注意到他們的巨大成功,一夜暴富的故事就出現了。哪有那麼多傳奇,之前沒有注意到這些人,只是因爲複利曲線的絕大部分,都很平緩罷了。

所以習慣是什麼?習慣是讓我們成爲想成爲的人。掌控習慣,而不是被習慣掌控,不斷設立身份,又不讓身份束縛我們,你想成爲誰,就朝着那個方向積累習慣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