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加时练(五)

一、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8分)

1、主题:担当

面对国家危难,诸葛亮挺身而出,以“受任于败军之际,①____________。”(《出师表》表现了自己临危受命的勇敢担当;面对山河沦陷,辛弃疾用“②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吐露了自己想要挥师北上,统一南北的雄心壮志。


2、主题:善思

刘禹锡的“③_________,④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晏殊的“⑤_______,⑥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表明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让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3、主题:奉献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无数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人,我们可以用“⑦________⑧______。”(李商隐《无题》)形容他们。


二、名著阅读。(4分)

1、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阅读名著,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物的变化历程。请从下面两组对立的词中任选一组,谈谈你对《骆驼祥子》中祥子这一人物的认识。

①奋进——堕落

②良善——丑恶


2、《格列佛游记》一书中,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周游各国的经历。从格列佛这些经历中,你体会到了他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任选两个方面,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简要阐述。


三、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从本诗中找出告诉我们“至道”的句子,并说明它蕴含的哲理。


四、阅读《行路难》

1、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语文加时练(五)答案

一、

①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⑥似曾相识燕归来

⑦春蚕到死丝方尽

⑧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

1、①示例:读《骆驼样子》,我看到了祥子坚忍,不辞辛苦拉车的“奋进”,也看到了他自暴自弃、麻木潦倒的“堕落”。祥子刚来到北平时一无所有,为了实现梦想,他省吃俭用,拼命拉车,三年凑足了一百块钱,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经历“三起三落”后,祥子变得自私懒惰,他在现实的苦难中沉沦,最后堕落成一个自私、麻木的人。


②示例:读《骆驼祥子》,我看到了祥子真诚对待他人的“良善”,也看到了他自暴自弃、麻木潦倒后的“丑恶”。祥子在茶馆碰见了饿晕倒地的车伕老马和他的孙儿小马,出于同情,祥子为他们买了十个羊肉包子。而在经历“三起三落”后,祥子彻底沉沦,为了赚钱用了所有阴

狠的坏招,甚至为了六十块钱出卖了阮明。(要求:符合小说内容,与所选的词照应,言之成理,2分。)


2、示例一:

①格列佛天生喜欢冒险,先后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各国,但仍然四次出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勇敢,不畏艰险。②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帮忙抢救,一泡尿浇灭了大火,成功救下了其余宫殿,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机智。


示例二:

①富有正义感:格列佛帮助小人国打败不来夫

斯古国,但是当小人国国王要求他把敌国的剩余舰只全部牵引过来,使该国变为小人国的行省时,格列佛拒绝了国王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他富有正义感。

②善于学习:他每次到达一个地方都要先学习当地的语言,希望马上能和当地的人进行交流。(要求“经历”符合小说内容,“品质”与“经历”照应,言之有理。)


三、

1、①对旧友的怀念之情。②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表明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


四、

1、示例一: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2、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言之成理即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