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偏偏是“背影”

朱自清的记事写人散文《背影》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后,我们便被文中的父子深情所深深感动,以至于遮蔽了《背影》一文真正的意蕴。

因为说起买橘子,父亲给儿子买橘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小事,就算是年迈的老父亲给成人的儿子买橘子也不至于让人为之动容。但朱自清笔下的父子深情,却是让人读完会想起自己的父亲,甚至偷偷落泪的。

文章开门见山,开篇点明“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至于为何与父亲不相见两年余,却一笔略过,不做过多的交代。是为文所需,还是当中存在隐秘的细节?

其实,只要我们了解一下,朱自清与父亲两人的真实相处,便会发现两人确实是有摩擦,有隔阂的。但祖母去世,二人只能放下争议,一同回家奔丧。变卖典质,借钱办事,一方面让父子感受到家境的惨淡,另一方面更感前途系于身。于是,一个急于谋事,一个忙于求学,迎来了分别。

长辈送晚辈,牵挂是免不了的,不舍是肯定的,被后生认为多余、矫情也是常有的。年轻的朱自清自然也不能例外,他记住了送别前父亲的再三叮嘱和最终决定亲自送别的自我满足,以及到车站后父亲忙前忙后的照顾与叮嘱。

刻印最深的,却还是父亲不怕艰辛给他买橘,他望其背影潸然泪下的场景。这也许不是第一次买橘,也可能不是最后一次,但这次却让朱自清看清了父亲的背影:一道蹒跚行走的背影,一次努力攀爬的背影,一种让人见了落泪的背影,一处混入人群便消失不见的背影。这样的背影,让朱自清看到了父亲的苍老无力,感受到了父爱的静默无言,触到了亲情的厚重深沉。

父子长久的分别,让记忆渐渐变得模糊了。朱自清试图追忆父亲的光辉岁月,蓦然发现父亲已年老衰颓。此时,成家立业的朱自清,经历了家庭琐碎的打磨,从心里对父亲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也渴望回归和睦的父子关系。恰逢其时,又收到父亲的来信,朱自清读到信中“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样的字眼时,朱自清能不痛父之痛,悔子之悔吗?落泪之时,朱自清仿佛又看见了父亲那颓唐的背影。

这样的背影,不只是朱自清的背影,而是很多曾经误解过父亲,甚至想着逃离父亲,对抗父亲的人子都会想起的一道背影。

背影,背过去的是身影,背不过去的是父母对我们的牵引,影不过去的是父母在我们身上留下的深刻烙印,以及生命在我们仨之间代代接续,直至永恒的命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