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桃花源記》的人生隱喻--尋夢

《桃花源記》作爲一首詩的序文成爲古文經典,似乎有點喧賓奪主了。

因爲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大家並不太瞭解,而提起《桃花源記》大概都知道它是“世外桃源”的出處。這大概是因爲詩是含蓄言志的,文是可以生動表情的吧。要我說,《桃花源記》何止是一篇表情的美文,它更是一篇隱喻人生志趣的哲學範本。

首先,這捕魚爲業的武陵人不撒網捕魚,卻一直沿溪而行,以至忘了路的遠近,如此“不務正業”,難道是在找尋什麼嗎?果不其然,他發現了人間美境:桃花林。芳草、落花吸引着他的眼鼻,調動着他的好奇心,這便是尋夢的開始。

是夢,讓世界變得絢麗多彩,讓人勇往直前,一探祕境。

行至水窮處,始見登臨山,佛光指引下,終於找到路口,其狹窄更凸顯出一種神祕色彩,穿過此處,便會發現別有洞天之景,豁然開朗,頓覺人生景象開闊了起來:生活富足,財富自由,周遭寧靜,內心平和,讓人覺得已然進入了怡然自樂的境界。

此等去處,沒有被欺壓,被踐踏等現象,只有關懷備至,親密無私般和諧,這大概就是功成名就的感覺了。

如此體驗,漁人怎可說走就走,毫無留戀?

追尋成功,應該是有跡可循的,只要我們略作安排,最好能找到靠山,懂得伺機而動。哪知,結果卻只能是迷途而返。

且猜想:許是境界不高。於是我們再度修行,希望成爲高士之後,還能欣然前往。但終究無果,人也壽終正寢了。

之後的之後,再也無人說起“他”也曾有一段尋夢之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