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樂同修千古範

心有千千結,夢中悠悠蝶。

在短暫的人世生活中,我們經歷了許多處境,有時歡愉,有時痛苦,更有困頓與迷茫。

宋名臣范仲淹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被大家所熟知,成爲上千年“君臣文化”中對後世影響最深的賢臣典範。

如果做臣子能像老範一樣“萬家憂樂記心頭”自是境界高於一般的賢士。至於古時的“天下”是否就是現在的“萬家”當不在筆者的討論範圍內。況且范仲淹既是大宋文官,也做過朝廷武將,可以說他執筆論策,不怕違聖心遭貶抑;同樣,他持兵刃,阻外敵,護一方百姓平安。試想,范仲淹心中的天下何止萬家?

范仲淹之所以成爲賢臣典範,不是因爲他留下了那震爍古今的人格宣言,而是作爲名臣能將,進退之間,他不計較個人得失榮辱,縱處“去國懷鄉”之境,身懷“憂讒畏譏”之情,卻能於“感極而悲者”之外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憂樂同修。

他先天下之憂而憂,是爲憂民之憂。在地方爲官,他幹實政,興教育,富州民;在邊境爲將,他重防守,保治安,定民心。

他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爲同樂之樂。長煙皓月,錦鱗沙鷗,臨風漁者,固然心曠神怡,但“政通人和”纔是心修聖儒的爲政者們的終極歸宿。

同行者們,生活從來不是輕輕的來,悄悄的走,於你於我,它都要風雨兼程,露重霜寒,披星戴月,歷春經秋,才能安然謝幕,輝煌告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