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命運》,我終於對外婆當年的所作所爲釋然了

這是東霞思維拂塵記的第853篇原創文章,字數1105,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

我是陳東霞,寫作28年,畫畫4年

40歲前,無知無覺,混沌迷茫;40歲後,轉變思維,找到生活的真正意義

立志陪你找燈塔,升思維,擴眼界,開啓別樣人生。

10月16日看完蔡崇達的《命運》,心生很多想法,我想了很久,想寫點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

書的前1/3,阿太到處參加別人的葬禮,琢磨死亡何時到來,以及“神神叨叨”的各種說法。

中間講述了神婆預言阿太會“無子無孫無兒送終”。

阿太最後跟神婆的兒子結了婚,領養了北來、西來、百花3個兒女,日子艱難。

在最困難的時候,阿太收到一封國外來信,丈夫讓她領着孩子一起去團聚,可她最後時刻,選擇了讓妹妹出國,她留守家中。

最後,阿太活到了99歲,她的婆婆、女兒、2個兒子都先她而去。

看着看着,看到了些《活着》的意味,人最終一定會死去,在離開之前,也一定要面臨他人的死亡。

整書以死亡開頭,又以死亡結束。

但我堅信這是本經典好書,我又買了一本,竭力推薦給朋友。

在我跟朋友解釋,我爲什麼要推薦她看這本書,說起阿太對於死亡的淡定,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外婆。

很多年裏,我對外婆一直有個心結。

20多年前,在母親離開的前一晚,我們寸步不離圍在她旁邊。

外婆也在,白髮人送黑髮人,她應該更悲傷,可她沒有。

她象書中的阿太一樣,很理智,很“冷血”,她讓我們輪流去睡覺,保持體力,讓大家離媽媽遠些,不要圍着她;

我們都止不住痛哭,可外婆非但沒哭,還有些“咬牙切齒”,不用那麼傷心,哭能留住她嗎?

那個時候的我,根本理解不了外婆的“狠心”,怎麼能這樣,畢竟這是她的女兒啊。

我是媽媽的女兒,我很傷心,她怎麼能對自己的女兒如此冷漠呢?

後來,聽說外婆在前1年給媽媽去算命,結果算了一半,算命先生不要錢就走,他說這個人已經不在了,還算什麼?

外婆說,不對,還在。

算命先生說,那可能老天可憐,讓她多留了1年。

可能外婆在那個當下,就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吧,可當年的我,終究對外婆的“不在乎”有很多“怨恨”。

跟朋友聊的那一剎那,我突然理解了當年的外婆:既然命運如此,我們只能繼續。

“只要我們還活着,命運就得繼續,命運最終是贏不了我們的。

它會讓你難受,讓你絕望,它會調皮搗蛋,甚至冷酷無情,但你只要知道,只要你不停,它就得繼續,它就奈何不了你。

所以你難受的時候,只要看着,你就看着,它還能折騰出什麼東西,久了,你就知道,它終究像個孩子,或者,就是個孩子,是我們自己的孩子。

我們的命運終究會由我們自己生下。我們終究是自己命運的母親。”

是啊,外婆的一生,經歷了很多,第1個外公年輕時意外離開,留下大舅和媽媽,後來日子太難,又找了一個外公,人特別好,生了2個舅舅,可最後也先外婆而去。

她不是冷漠,不是狠心,也不是不傷心,只是經歷了太多命運的挑戰,學會了接受命運賜予她的一切,面對女兒的離開,她像阿太一樣,要咬牙繼續跟命運抗爭。

深藏心底的心結,突然就打開了,掉落了。

我們所有人從生下來就知道,死亡是必然,我們度過的每一天,都是向死而生。

可我們又都懼怕死亡,忌諱死亡。

我們常常以爲,不去想它,不去看它,逃避、遠離,就能避免死亡的到來,可其實,你看不看,它一直就在那裏。

看書的意義,就在於從書中透過別人的故事,看到命運該有的樣子,從而增加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不害怕、不焦慮、不信命,不認命。

文|東霞

極簡思維創新人

充滿好奇心,探索新領域,

成爲創新思維引領者

腦中有圖心中有數腳下有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