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讀書才能記得住呢?

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困惑。就是我讀了很多書,但是卻好像一點兒也沒有記住,都說我們的氣質裏蘊含着我所讀的書,但什麼爲什麼似乎這點在我們身上沒有體現呢?

我覺得這可能是大家對讀書有着誤解,我覺得這和我們接受的教育模式有關。我們的大體模式是讀書,然後考試。於是讀書更多的是爲了記憶,是爲了記住。

當我們讀書只是爲了要記住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因爲知識不再是知識,他們只是我們腦海中的一個記憶點,而且記憶是要逐步衰退的。

如果知識只是腦海中的一個記憶點,那麼他們對我們又有什麼作用呢?它們對我們來說就是佔據了部分腦部的某種空間物質存在形式。這似乎更多的是一種負擔,而非是能力,也不會是氣質。

那麼如何才能讓知識不只是負擔,而成爲有用的東西呢?這就要從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來說。

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肯定是我們想做更好的自己。無論是我們追求的氣質,還是我們追求的能力,這都是更好的自己的一種表現形式。

這就要求我們所學的知識要和我們自己進行連接,那麼我們又該如何進行連接呢?

其實事情沒有那麼複雜,我們只要多問幾個問題就可以。我們看到的知識和我們有關係嗎?有什麼關係?我們能用自己的話來闡述這些知識點嗎?這些知識點又該如何轉化成行動措施和促成我們行爲模式的改變呢?

我相信當問完這些問題的時候,你自己心裏面就會有思路了。書是永遠讀不完的,理解作者的邏輯也不是那麼重要的。書對我們之所以重要,它更重要的方面應該是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們的改變是什麼?

當我們每次都完書之後,我們都有所改變,我們都會變得更好,我相信那本書我們一定記住了。因爲它已經融化到我們的血肉裏,蘊含在我們的氣質裏,成爲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