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打卡”的思考

現如今,“打卡”似乎成了一種時尚:逛個景點要打卡,證明我“到此一遊”;喝杯咖啡要打卡,證明我足夠小資;健身也要打卡,證明我持之以恆……簡直是做什麼都要吆喝一聲,不向旁人證明一下,做這件事似乎就沒了意義。

在打卡成風的大環境下,小朋友也進入了打卡的日常模式。

這次,弟弟參與的閱讀打卡已接近尾聲。

今天睡前,弟弟拿出一本書說,“媽媽,我要讀書了!”

“昨天,讀到哪了?”

“我來找找,今天還是讀10頁吧!”

“可以呀!”

讀書這件有意義的事情,我們連續做了二十餘天,如果沒有“打卡”這個程序,我想很難持續這麼久。

但三十天後,弟弟還會這麼主動嗎?

不確定。對於打卡這件事,弟弟一直保有好奇的心態。每次在手機上上傳照片,軟件會獎勵一個小圖標,他很期待每次出現不一樣的圖標。

其實,我並不主張這樣的“打卡”,長期性的“打卡”磨滅了孩子對事情本身的渴望,也掩蓋了讀書的樂趣。

孩子學習的內驅力,需要自發的提升,而不是依靠短暫的“打卡”形成。

學習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閱讀的習慣和大量閱讀的積累,對孩子的好處會從當下一直延續到很遠的未來。

所以,這次閱讀“打卡”結束後,我會繼續陪伴弟弟閱讀,逐漸養成他自主閱讀的習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