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眼光从“我”,到“我们”,你的世界就改变了

这是东霞思维拂尘记的第855篇原创文章,字数1100,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

我是陈东霞,写作28年,画画4年

40岁前,无知无觉,混沌迷茫;40岁后,转变思维,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立志陪你找灯塔,升思维,扩眼界,开启别样人生。

跟朋友聊天,说起她前几年情绪不好,差点抑郁。

现在走出来了,最大的感悟就是当把眼光从自己放到世界后,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后来慢慢想通了。

想当年,她抑郁的很大原因是,她总认为,她先生跟她结婚时,一穷二白,幸好有她,她家有资源,她也一起奋斗,才创造出来这方天地。

可男人不这样想,他认为,这有我的努力,这也是我能力的体现,怎么能抹杀我的功劳呢,甚至男人有时还会翘尾巴。

她无法接受,觉得男人没良心、不懂感恩,不珍惜她。

关系越搞越僵,她觉得“我被轻视了,我被抛弃了,我活得很失败……”

看到这里,扪心自问,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对这个家劳苦功高,缺了我,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所以,对方一定得感恩戴德,要无限尊重包容自己。

心理学中,有个说法叫“夸大贡献”,是说团体中的每个成员,往往会“当局者迷”,过高估计自己对团队的贡献。

有这么一个实验,研究者分别问丈夫和妻子,分担了多少家务?

不同的夫妻,说出的数字不同,但每一对说的比例,加起来都超过100%,而且他们都认为自己很客观地评估了自己的功劳。

只要有团队的地方,都会有夸大贡献,而且团体越大,成员越多,夸大贡献就越普遍。

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

这是人的“自我中心主义”在作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经研究发现,0-7岁的孩子,通常都会将关注点集中在自己身上,很少关注到其他人。

如今很多成年人,生理年龄长大了,心理年龄却还没超过7岁,他们还是习惯于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带着强烈的主观性去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他们还会仅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处理问题,不理会旁人的意见。

他们只注重“我”的感觉,他脑中世界的中心是“我”,外面的所有人、环境都得跟随着“我”的意愿,一旦有所偏差,一旦自己想象的跟现实不一致,他就会感觉到失望、纠结、困惑、烦恼。

二 放下了“我”,就得到了“我们”

这个社会,一定是残酷的,这个世界,也永远不会围着某个人转。

那么,要如何避免自我中心主义,更好地接纳和应对现实呢?

要学着把眼光从“我”,转到“我们”,换个角度,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当你从“我”的烦恼,不如意,转到“我们”,试着站在团队的角度,看到每个人承担的角色,发现他对团队的作用;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看他的优势特长是什么,他付出了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如果,你看到的只是“我”,那么你会把自己累得半死。

如果你学会了看到全局,做到抓大放小,善于发现团队成员的个性特征,善用他人,你会事半功倍。

三 知道自己短板后,不能只是补短,还要学会善用他人

我们常常认为,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短板后,就要努力去补足,可其实这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这还是站在“我”的角度。

如果你能想,我这方面不行,可对于“他”来说,这是轻而易举的拿手好戏,他可能就是举手之劳。

当然,你不能理所应当地享受,当你想方设法回馈他,无形之中就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换个角度,换个维度,当你看到了“我们”,你的心胸会被打开,你看到的世界,会比原来更大更多维,你会活得更通透、更淡定。

文|东霞

极简思维创新人

充满好奇心,探索新领域,

成为创新思维引领者

脑中有图心中有数脚下有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