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26)


1.早起

這段時間雖然能定時醒來,但是賴牀的次數比較多。

從客觀情況來看,賴牀主要是因爲晚睡,這段時間我睡覺的時間比較晚。本來定好的睡覺時間是晚上11點,但是我很少11點能夠去睡覺。尤其是幾個晚上,硬是捱到了凌晨一點。

再就是早起沒有合理的規劃。能叫醒你的除了夢想,其實還有是計劃,說白了,也就是有事情可做。但是早上的時間我安排的事情似乎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這也爲賴牀奠定了心理和物質基礎。

早上6:00起牀,7:50離開家門,其中有110分鐘的時間。這些時間如果能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肯定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2.定量和定性

定量比較準確,定性則比較模糊。一旦時間比較模糊,那就基本喪失了可操作性。我們的大腦似乎有惰性,它們對模糊的東西幾乎是視而不見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要去跑步和我要去體育場跑一千米。肯定是第二種說法,更具有操作性,第一種說話可能說過了就說過了。

當需要執行某件事的時候,最好用準確的語言。儘量不要用定性的模糊的語言來表述,否則我們很難去開始。

3.不抱怨的世界

隨着疫情政策的放開,單位出了很多事情,近段時間我似乎有了抱怨的情緒。

今天我突然發現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我總是把客觀原因放在了首位,把抱怨當作了工作常態。

很明顯,這樣的狀態是不對的。目前的情況是宏觀形勢所致,大勢是不可違的,而且也不是我能左右的。

當某些事情是我不能左右時,最好把這些當作事情發展的背景。在客觀背景下如何發展,這纔是需要我來考慮的問題。

無論是抱怨還是不抱怨,大勢是不可逆的。仔細想想,其實我更多的是把大勢當作了擋箭牌,當作了藉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