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歐洲二百年》——我們之間,隔着彼岸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相信,自從大航海時代開啓,特別是在近二百多年來,歐洲在自然、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現代社會多個方面的基礎,尤其是政治制度、經濟結構和法律層面的。


但是,在這背後,歐洲到底曾歷經多少輝煌、歷經多大傷痛、聚斂了那麼多的財富、毀傷了那麼多的民族,才終於成就今天這個的模樣,從現代的史書來看,已經很大程度上被進行了切割、美化,更多地保留了其中更值得後世傳承借鑑、用以作爲發展經驗的部分,但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從人們心中的指路明燈落入了今日唯北美馬首是瞻的裙邊小弟的境地,還是讓人不勝感慨。


翻開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個鮮明的詞條背後沉澱下來的,都是多種原因共同造就的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我們也不難發現:在近二百多年來,歐洲各國王室、貴族之間,經過聯姻搭就的血脈關係網,在其必須進行的政治選擇中,也因爲其中摻雜了過多私人感情,而變成了大家的“喫瓜聖地”,奇葩怪咖層出不窮,而相應地,社會多番動盪變化之間,也產生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或超越時代、“影響破圈”代表思想(比如共產主義思想);而另一方面,也許正是因爲如此,歐洲各國紛繁冗雜的歷史,便順理成章地成了爲我們想要引以爲鑑的對象--自由和平等,成爲其小國寡民的思想基礎,使其獲得了更多進行因地制宜、自我實驗的機會,但同時也導致其開始日漸趨向“以自我爲中心,奉行強人政治,追捧政治明星,鼓吹高光時刻”的“過於靈活”的外交政策,時而顯得沒有格局,讓人感到過於唯利是圖,容易讓人在資本席捲之際迷失自我的精神支柱和源頭······


本書內容精煉簡潔,同時,又在我們日常對歐洲歷史瞭解的基礎上,以“附文”的形式,從其他角度(諸如文學藝術)對歷史內容進行了拓展。在書的末尾,則使用名詞解釋,對書中提及的一些影響力較大的組織、史實,進行了歸納--總體的編寫風格,很適合對歐洲近代史感興趣的人用來對照輔助學習世界歷史。


歷史從不遙遠,因爲它是成就我們今日生活的基礎,也是我們想要改變現狀時,最能進行借鑑的經驗之源。但是,就像歐洲之於我們所處的中華大地而言,我們之間,總隔着彼岸:因爲我們再想無視對方,覺得對方的舉動於我們產生不了什麼影響,也只能在這個信息傳遞的過快的年代,稍晚一點地感受到對方引起的震盪的餘波;我們再羨慕彼此,也不可能直接與對方交換“天命的應許之地”,只能隔着時空的阻隔,從歷史裏一點點感受對方變成今日這樣的根源和脈絡。也許,這就是歷史能教給我們的第一課:感知自己做不到的,然後,努力讓自己變成彼岸更羨慕的模樣,讓對方聽着自己的“傳說”,成就另一個樂土強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