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期【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文/高平三中  张永刚

【设计说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第二首。这五首诗体裁广泛,诗词曲尽在其中,可以说是展示了我国诗歌的发展历史与无限魅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歌行体古诗,教学这首诗,可以考虑品析手法的诗意运用。

【教学设计】

教学铺垫:

        1.作者简介:岑参(718年?-769年?)盛唐边塞诗人,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他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故其诗多描写边地征战生活,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他的诗气势磅礴,想象丰富奇特。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著有《岑嘉州诗集》。

        2.边塞诗: 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 其他问题的为题材的诗歌。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合称“高岑”,其中以岑参诗歌艺术成就最高。

        3.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体例。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曲的意思 ,相对于格律诗比较自由。

课堂活动:

  一、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折(zhe)  胡裘(qiu)  饮(yin)  羌(qiang)  掣(che)

2.朗读诗歌,读出层次

        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把诗歌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

        男同学读第一层,女同学读第二层。

        女同学读第一层,男同学读第二层。

      全体同学齐读全诗。

二、品析诗句,理解诗情

1.赏析第一部分:咏雪

赏析话题:

      我认为“……”一句写得好,原因是……(可以从感官角度、修辞、表现手法、画面、情感等方面来欣赏)

        师生交流。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卷”“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遍地肃杀的景象。“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字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景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咏雪的千古名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梨花喻冬雪,以春景写冬景,比喻新奇贴切,写出了边塞雪花漫天飞舞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笔触由帐外写到帐内,侧面描写出雪天寒冷的生活情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表现了边塞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从侧面反衬边塞的寒冷。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为下文写送别的场面,营造气氛。

2.赏析第二部分:送别

赏析话题:

        这一部分的每一句都和“送别”有关。

        师生交流。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此句描写了送别宴饮的场面,并连写三种乐器写出送别的热闹场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此句写送别之所见。“纷纷”写出雪之大,“冻不翻”则写出天之寒。 “暮雪”和“红旗”色彩对比鲜明,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天气寒冷,富有表现力。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此句点明送别地点的转换:辕门——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雪满天山路”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传达出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朋友的担忧之情。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句写送别之深情。“雪上空留马行处”此句采用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留白”手法,写出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依依不舍和无限惆怅之情。

3.教师小结

        此诗通过描写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抒发了雪中送友的深挚感情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不舍和无限惆怅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