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筆記(18)——讀《共同基金常識》的感受

        均值迴歸有幾層意思,1、收益率的均值迴歸,如果股市(債市)或者某個行業在最近一個歷史期間整體的收益高於長期歷史平均水平,那麼,未來一段時間,收益跌下來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反之亦然,2、估值的均值迴歸,如果股市(債市)或者某個行業現在整體的估值偏低,那麼,未來一段時間,估值回到正常甚至走高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反之亦然。

        學習投資的正確方式是,先學道,後學術,先理論學習,再實踐學習,也就是說先摸清楚做什麼,再研究怎麼做,其實,和“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先有個基本的認識,再開始實踐。如果反過來,可能會迷失在各種各樣的術裏面出不來,迷失了方向,不知道怎麼樣纔是正確的;如果反過來,沒有理論指導地盲目實踐,要走很多彎路,喫很多虧,也不一定找到正確的門道。學道和理論學習的正確方式是讀書,多讀書,特別是多讀經典書,讀得多了,才大概知道做什麼適合自己什麼不適合,才大概知道正確的方式和錯誤的方式。等明白了基本的理論、大體的框架,再去研究具體的技術問題,再去實踐和總結、再學習,這樣的進步會大一些,犯錯可能會少一些。

         關於證券投資,你有沒有問過自己一些問題,1、投資是靠譜的嗎?2、根據奧卡姆剃鬚刀原理,達到投資目標所需的最少的、最可靠的投資方法是哪些?或者說,如果只需要一種投資方法就可以達到目標,你會選擇哪種方法,如果可以再增加一種,你會選擇哪種?3、可靠的方法怎麼判斷?4、投資的目的是什麼?5、如何平衡投資、工作和生活?或者說,在不使原來的工作和生活變差的情況下,最好的投資方式是什麼?

         約翰·博格老師說可以根據初始股息率、盈利增長率、市盈率變化估計股市收益率,這個式子可以用在預測一個人的成就上嗎,初始股息率大約是剛入社會時的狀態,由成長環境和個人決定,盈利增長率大約是成長速度,由個人的努力(勤奮或懈怠)、天賦(高低)、能力(大小)、性格、情商(高低)、健康狀況(好或壞)等基本面因素決定,市盈率大約是個人價值在社會上的兌現程度,由時運、機遇決定,套用這個式子似乎可以解釋很多現象,比如:有的人能力出色,事業不見起色;有的人能力平平,混得風生水起;有的人一路披荊斬棘,成爲雞窩出來的金鳳凰;有的人各項條件都很好,泯然衆人……。人生是一環扣一環的,每一環都做好,可能會得到最好的結果。不過,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就像經濟發展,有快有慢,有正增長有負增長,長期保持向上的趨勢,仍然可以積累可觀的結果。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是竭盡全力改善自己的基本面,比如:更好地磨練性格、更投入地學習、更好地保持健康、更努力地做事、更努力地改善人際關係、更努力地提升或拓展能力等,總之,一心向善(1),成爲更好的人。環境,在年少的時候,是沒法選擇的,在成年以後,有一些選擇權。機遇,有好有壞,可以被動遇到,可以主動發掘,也可以主動創造一些。聰明之人,在改善基本面時,爭取更好的環境,主動發掘或創造機遇,放大估值,成就事業,不負此生。中等之人,用力改善基本面,被動接受環境和機遇,等待價值兌現。笨拙之人,弄不清楚基本面、環境、機遇的關係,抓不住重點,不得要領。長期看,個股和整體市場都存在均值迴歸,估值的影響會很小,基本面起到主要作用,不過,人生不一樣,有些人的人生存在均值迴歸,苦盡會甘來,巔峯會走向沒落或平凡,有些人的人生不存在均值迴歸,好的會更好,差的會更差。注:善是指《尼各馬可倫理學》裏說的善。

         看了一些投資者的故事,有的人在多年的投資生涯中,不停更換品種和策略,感覺就是哪個賺錢玩哪個,確實賺到不少錢。但我總不太喜歡這樣,打個比方,策略好比是上下山的路,從山腳到山頂,有很多條路,其中一些是人們長年累月走出來的大路,有些是鮮爲人知的小路,我想走的路是一條適合自己的大路,而不是小路,大路長存,把大路摸熟,上山下山穩穩當當,小路就不一定,瘋長的草木、塌方等因素隨時可能導致小路消失;品種,好比是高山,我想爬的山應該足夠的雄偉、足夠的壯美、足夠的深遠,我不會像探險家那樣攀登不適合大衆的山峯給自己找罪受,也不會爬那些沒有難度、沒有姿色的山峯。

          關於基金投資1、一個理論,我接受它,相信它,需要經過幾種驗證:(1)、理論上的驗證,(2)、常識和邏輯的驗證,(3)、長期(30年~50年以上)的實踐效果的驗證。2、不是什麼東西都需要你去摸索一遍,才知道哪裏對哪裏錯,慢慢找出一條路來。有的事情需要這樣做,有的事情不需要這麼做。就像古話說的,不會做官麼看看旁人。搞投資,策略和品種很多,你選哪個,你相信哪個,你怎麼判斷哪個適合自己。你要有個宏觀的、整體的認識,各種策略和品種都有了解和認識,自然就知道哪個適合自己。那你怎麼獲得這種整體認識,看投資學的教材(上面就清清楚楚記載着),看經典的投資書,看投資的歷史書。3、和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一樣,投資也是先有想法/理論,然後纔有實踐。實踐和理論有很大偏差,但是有幾點要注意:(1)、如果理論掌握的比較好,實際上就擁有了火眼金睛,好多東西騙不了你,你會知道,什麼樣是正確的,什麼樣是錯誤的,什麼是危險的,什麼是安全的(當然,這裏說的理論,不僅僅是學術上的理論,還包括投資大師的長年實踐經驗總結),(2)、世界上很多東西是理論和實踐分家,簡單說,就是理論掌握得好,實踐不一定好,實踐得好,理論不一定掌握得好,就像,設計工程師知道怎麼蓋房子,但是他不會蓋房子,投資不是這樣,理論掌握得好,實踐就可以掌握得比較好,投資界有句話說“投資結果是認知的變現”,也就是說,你認知水平高、且是正確的認知,就很可能賺錢,認知水平低、且是錯誤的認知,就很可能虧錢,說白了,投資是知行合一的,投資者有點像醫生,要懂理論,要懂實踐,按照正確的方式去實踐,出錯的機率就比較小。4、錯位現象很普遍,就是一個東西本來的定位是這樣,卻被用到另外的地方,比如,菜刀的定位是砍瓜切菜,如果用來幹別的就是錯位。比如,文學本來的位置/定位可能是記錄、審美之類,如果你要用於宣傳或者幹別的,它就產生別的效果。 投資也是這樣,如果你回到投資的原始定位——投資,而不是投機,那麼,可以避免很多錯誤。

           學習投資的一些原則(待補充)1、賺錢第一,學習知識、擴大能力圈第二。2、簡單易行可靠第一。投資體系,變量越少越好。3、勝率第一,賠率第二;或者說,活下去第一,賺多賺少第二。4、生活、工作、家庭第一,投資第二。5、走自己的路,不羨慕別人。6、投資品種和策略很多,選擇大浪淘沙後,適合自己的。7、先學會走大路,再走小路。8、本金和時間第一(通過工作收入擴大可投資的本金),收益率第二。

           投資不是打敗別人纔可以賺錢,這一點和生意明顯不同。投資是打敗自己的遊戲,打敗自己的錯誤認知,打敗自己的性格問題(如,過度自信、貪婪、恐懼等),打敗不守規矩的自己。在投資領域,你是完全自由的,猶如脫繮的野馬,野馬有一片大草原,到處亂跑,在投資領域,你不能像個野馬,得堅守原則、規矩,有所爲有所不爲。

            凱恩斯說,從長遠看,我們都已經死了。這句話如果用於思考投資,我們應該考慮些什麼?1、投資的目標是戰勝通貨膨脹和獲取滿意的收益改善生活。抗通貨膨脹債券和房地產(REITs)是對抗通貨膨脹的好工具。長期內,股票是對抗通貨膨脹的好工具,短期內則不是。(詳見《非凡的成功:個人投資的制勝之道》P73)因此,配置一些可以一直戰勝通貨膨脹的品種是有必要的。從長期收益的角度看,股票收益率最高,應該作爲配置的主要資產。但是,個人生活需要考慮短期、中期、長期的經濟,理想情況是短期、中期、長期的可支配資金都很充足,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起碼做到,短期不喫緊(收支平衡,略有結餘),中期運行良好(富餘度較高),長期資金充足(富餘度很高)。因此,既要考慮長期持有,也要考慮高估止盈,既要堅持投資,讓手中的資產越來越多,也要適時從市場拿出一部分收益用於眼前的生活,總之,在符合資產風險收益特性的情況下,心裏要有未來,眼裏要有現在。2、持有體驗很重要,投資不應當成爲一件令人很痛苦的事情。短期內什麼事情都可以發生,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素質,要做好應對最壞情況的準備,最好的方式是多樣化配置(分散投資,達到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均衡配置(各個資產類別要保持一定的度,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投資是結合自己的需求和資產特性(收益、風險、成本、時間)買賣資產的活動,自己期望的收益是多少,自己能承受的風險有多大,自己期望的成本是多少,自己期望的投資回收期是多久,自己的資金需求發生在什麼時候,資產在短中長三個時間維度上分別產生什麼樣的收益、風險、成本,最好投資是資產特性和自己需求完全匹配,自己期望的收益是越大越好,資產的短期收益波動大,長期平均收益是定值,自己能承受的風險越小越好,資產的風險有大有小,且隨時間長短風險大小不同,自己承擔的成本越小越好,資產的成本有很大差異,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尋求成本最小的資產,自己期望的投資回收期越短越好,譬如種植莊稼,不同資產的最佳回收期不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