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貴之《“靈魂”的探索》


【“靈魂”的探索】

一、最高級的“幸福”。

那些在生活中最常見,並且由人們的行爲所表明,被當作是最高幸福的東西,歸納起來,大約不外三項:

財富、榮譽、感官快樂。

縈繞人們的心靈,使人們不能想到別的幸福的,就是這三種東西。

當人心沉溺於感官快樂,直到安之若素,好像獲得了真正的幸福時,它就會完全不能想到別的東西。

但是當這種快樂一旦得到滿足時,極大的苦惱立刻就隨之而生。

這樣一來,人的心靈即使不完全喪失它的靈明,也必會感到困惑而拙鈍。

對於榮譽與財富的追求,特別是把它們當作自身目的,最足以使人陷溺其中,因爲那樣它們就被當作最高的善。

然而,人心陷溺於榮譽的追求,特別強烈,因爲榮譽總是被認爲本身自足的善,爲一切行爲所趨赴的最後目的。

而且我們獲得榮譽與財富,不像獲得感官快樂那樣立刻就有苦惱與悔恨相隨。

反之,榮譽、財富獲得愈多,則我們的愉快愈大,因而我們想要增加榮譽、財富的念頭也就愈強烈。

但是當我們的希望一旦感到沮喪時,極大的苦惱便跟着發生。

榮譽還有一種缺點,就是爲了追求榮譽,我們必須完全按照人們的意見生活,追求人們通常所追求的東西,規避人們通常所規避的東西。

既然見到,所有這些東西實在是尋求別的新生活目標的障礙,而且不僅是障礙,實在是和它正相反對,勢不兩立,二者必去其一,因此我們不能不考察一下,究竟哪一個對於我比較有益。

如果徹底下決心,放棄迷亂人心的財富、榮譽、肉體快樂這三種東西,則所放棄的必定是真正的惡,而所獲得的必定是真正的善。

世俗一般人所追逐的名利肉慾等,不但不足以救濟人和保持生命,且反而有害。

凡佔有它們的人,很少有幸免於沉淪的,而爲它們所佔有的人則絕不能逃避毀滅。

世界上因擁有財富而遭受禍害以至喪生的人,或因積聚財產,愚而不能自拔,置身虎口,甚至身殉其愚的人,例子是很多的。

世界上忍受最難堪的痛苦以圖追逐浮名而保全聲譽的人,例子也並不較少。

至於因過於放縱肉慾而自速死亡的人更是不可勝數。

由此可見,所有這些惡的產生,都是由於一切快樂或痛苦全都繫於我們所貪愛的事物的性質上。

因爲凡是不爲人所貪愛的東西,就不會引起爭奪。這種東西消滅了,不會引起悲傷,這種東西爲人佔有了,不會引起嫉妒、恐懼、怨恨,簡言之,不會引起心靈的煩擾。

所有這些心靈的煩擾都起於貪愛前面所說過的那種變幻無常的東西。

但是愛好永恆無限的東西,卻可以培養我們的心靈,使得它經常歡欣愉快,不會受到苦惱的侵襲,因此,它最值得我們用全力去追求,去探尋。

二、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愛情,亦三種境界耳。

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於審美,中年歸向求知。

老之將至,義無反顧。

追索人心的深度卻看到了人心的淺薄。

很多人的失落,是違背了自己少年時的立志。

自認爲成熟、自認爲練達、自認爲精明,從前多幼稚,總算看透了、想穿了。

於是,我們就此變成自己年少時最憎惡的那種人。

萬頭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

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能做的只是長途跋涉的歸真返璞。

看清世界荒謬,是一個智者的基本水準。

看清了,不是感到噁心,而是會心一笑。

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

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

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

無知的本質,就是薄情。

一個愛我的人,如果愛得講話結結巴巴,語無倫次,我就知道他愛我。

悲傷有很多種,能加以抑制的悲傷,未必稱得上悲傷。

常以爲人是一種容器,盛着快樂,盛着悲哀。

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導管,快樂流過,悲哀流過,導管只是導管。

各種快樂悲哀流過流過,一直到死,導管才空了。

瘋子就是導管的淤塞和破裂。

一流的情人永遠不必殉隕,永遠不會失戀,因爲“我愛你,與你何涉。”

好久沒有以小步緊跑去迎接一個人的那種快樂了。

沒有比粥更溫柔的了。

念予畢生流離紅塵,就找不到一個似粥溫柔的人。

從未見有一隻鷹飛下來蹲在地上看螞蟻搬家。

當愚人來找你商量事體,你別費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人害怕寂寞,害怕到無恥的程度。

換言之,人的某些無恥行徑是由於害怕寂寞而做出來的。

輕浮,隨遇而愛,謂之濫情。

多方向,無主次地泛戀,謂之濫情。

言過其實,炫耀伎倆,謂之濫情。

沒條件的癡心忠於某一人,亦謂之濫情。

你的眉目笑語使我病了一場,熱勢退盡,還我寂寞的健康。

凡是看我不起的人,我總要多看兩眼。

康德的判斷:“對自然美抱有直接興趣,永遠是心地善良的標誌。”

此話可以反說,凡已不復善良者,乃對自然美喪失了直接的興趣。

始終不肯背叛自己的人,即使吃了很多苦頭,最終卻可以笑着。

三、嫉妒來源於比較。

在人類的各種情慾中,有兩種最爲惑人心智,這就是愛情與嫉妒。

這兩種感情都能激發出強烈的慾望,創造出虛幻的意象,並且足以蠱惑人的心靈。

嫉妒能把兇險和災難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

不僅如此,還有人認爲,嫉妒之毒眼傷人最狠之時,正是那被嫉妒之人最爲春風得意之時。

這一方面是由於這種情況促使嫉妒之心更加銳利;

另一方面是由於在這種情況下,被嫉妒者最容易受到打擊。

無德者必會嫉妒有道德的人。

因爲人的心靈如若不能從自身的優點中取得養料,就必定要找別人的缺點作爲養料。

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沒有優點,又看不到別人的優點的,因此他只能用敗壞別人幸福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當一個人自身缺乏某種美德的時候,他就一定貶低別人的這種美德,以求實現兩者的平衡。

嫉妒者必須是好打聽閒話的。

他們之所以特別關心別人,並非因爲事情與他們的切身利害有關,而是爲了通過發現別人的不愉快,來使自己得到一種賞心悅目的愉快。

其實每一個埋頭深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功夫去嫉妒別人的。

因爲嫉妒是一種四處遊蕩的情慾,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閒人。

所以古話說:“多管別人閒事必定沒安好心。”

一個後起之秀是招人嫉妒的,尤其要受那些貴族元老的嫉妒,因爲他們之間的距離改變了。

別人的上升足以造成一種錯覺,使人覺得自己彷彿被降低了。

有某種難以克服的缺陷的人,如:殘疾人、宦官、老年人或私生子,是容易嫉妒別人的。

由於自己的缺陷無法補償,因此需要損傷別人來求得補償。

只有當這種缺陷是落在一個具有偉大品格的人身上時纔不會如此。

那種品格能夠讓一種缺陷轉化爲光榮。

負着殘疾的恥辱,去完成一件大事業,使人們更加爲之驚歎。

像歷史上的納西斯、阿蓋西勞斯和鐵木爾就曾如此。

經歷過巨大的災禍和磨難的人,也容易產生嫉妒。

因爲這種人樂於把別人的失敗,看作對自己過去所歷痛苦的抵償。

虛榮心甚強的人,假如他看到別人在一件事業中總是強過於他,他也會爲此產生嫉妒的。

所以自己很喜愛藝術的阿提安皇帝,就非常嫉妒詩人、畫家和藝術家,因爲他們顯然在這些方面超過了他。

在同事之間當有人被提升的時候,也容易引起嫉妒。

因爲如果別人由於某種優越表現而得到提升,就等於映襯出了其他人在這些方面的無能,從而刺傷了他們。

同時,彼此越瞭解,這種嫉妒心將越強。

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

所以該隱只是由於嫉妒就殺死了他的親兄弟亞伯。

我們時常嫉妒比自己幸運的某方面比自己優越比自己強的人。

人嫉妒人是沒有辦法的事。

從偉大的人到普通的人,都有嫉妒之心。

沒產生過嫉妒心的人是根本沒有的。

那怎麼辦呢?

第一,要明白嫉妒是醜惡的,是邪惡的。

嫉妒和羨慕還不一樣。

羨慕一般不產生危害性,而嫉妒是對他人和社會具有危害性和危險性的。

第二,要明白,不可能一切所謂好事,好的機會,都會理所當然地降臨在你自己頭上。

當降臨在別人頭上時,你應對自己說,我的機會和幸運可能在下一次。而且,有些事情並不重要。

嫉妒總是來自以自我與別人的比較,如果沒有比較就沒有嫉妒。

所以皇帝通常是不被人嫉妒的,除非對方也是皇帝。

一個有崇高美德的人,他的美德愈多,別人對他的嫉妒將愈少。

因爲他們的幸福來自他們的苦功。

它是應得的。

所以出身於微賤的人一旦升騰必會受人嫉妒。

直到人們習慣了他的這種新地位爲止。

而富家公子也將招人嫉妒。因爲他並沒有付出血汗,卻能坐享其成。

反之,世襲貴族的稱號卻不容易被嫉妒。

因爲他們優越的譜系已被世人所承認。

同樣,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

因爲這種人的提升被看做是自然的。

那種在飽經艱難之後才獲得的幸福是不太招人嫉妒的。

因爲人們看到這種幸福是如此地來之不易,以至甚至產生了同情。

而同情心總是醫治嫉妒的一味良藥。

所以,老謀深算的政治家,當他們處於高高在上的地位時,總是在向人訴苦,吟唱着一首“正在活受罪”的詠歎調。

其實,他們未必真的如此受苦,這只是鈍化別人嫉妒鋒芒的一種策略。

但是,只有當這種人的負擔不是自己招攬上身時,這種訴苦纔會真被人同情。

否則,沒有比一個出於往上爬的野心,而四外招攬事做的人更招人嫉妒的了。

此外,對於一個大人物來說,如果他能利用自己的優越地位,來保護他的下屬們的利益,那麼這也等於是築起了一座防止嫉妒的有效堤防。

應當注意的是,那種驕傲自大的人物是最易招來嫉妒的。

這種人總想在一切方面來顯示自己的優越。

或者大肆鋪張地炫耀,或者力圖壓倒一切競爭者。

其實,真正的聰明人倒寧可給人類的嫉妒心留下點餘地,有意讓別人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佔佔自己的上風。

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對於享有某種優越地位的人來說,與其狡詐地掩飾,莫如坦率誠懇地放開,只是千萬不要表現出驕矜與浮誇,這樣招來的嫉妒會小一些。

因爲對於前一種人,似乎更顯示出他是沒有價值因而不配享受那種幸福的,他們的作假簡直就是在教唆別人來嫉妒自己了。

嫉妒有點接近於巫術,是蠱惑人心的。

要防止嫉妒,也就不妨採用點巫術,就是把那容易招來嫉妒的妖氣轉嫁到別人身上。

正是由於懂得這一點,所以有許多明智的大人物,凡有拋頭露面出風頭的事情,都推出別人作爲替身去登臺表演,而自己則寧願躲在幕後。

這樣一來,嫉妒就落在別人身上了。

事實上,願意演這種替人出風頭角色的傻瓜自然是不會少的。

四、“沉默”即靈魂的深度。

孤獨在大部分時間裏都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

和別人在一起,甚至和最好的友伴在一起,很快就令人感到厭煩,浪費精力。

最真實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言詞的。

對於人生最重大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只能在沉默中獨自面對。

不否認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可能,但確信其前提是沉默而不是言詞。

梅特林克說得好∶沉默的性質揭示了一個人的靈魂的性質。

在不能共享沉默的兩個人之間,任何言詞都無法使他們的靈魂發生溝通。

對於未曾在沉默中面對過相同問題的人來說,再深刻的哲理也只是一些套話。

事實上,淺薄的讀者的確分不清深刻的感悟和空洞的感嘆,格言和套話,哲理和老生常談,平淡和平庸,佛性和故弄玄虛的禪機,而且更經常地是把魚目當做珍珠,蒐集了一堆破爛。

一個人對言詞理解的深度取決於他對沉默理解的深度,歸根結蒂取決於他的沉默亦即他的靈魂的深度。

所以,凡有志於探究人生真理的人,首要的功夫便是沉默,在沉默中面對他靈魂中真正屬於他自己的重大問題。

到他有了足夠的孕育並因此感到不堪其重負時,一切語言之門便向他打開了,這時他不但理解了有限的言詞,而且理解了言詞背後沉默着的無限的存在。

丁俊貴

2022年12月24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