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解孩子的父母

      當有人告訴家長:“其實你並不瞭解你的孩子?”家長可能會感覺很驚訝,怎麼可能呢,我自己的孩子我還會不瞭解麼。但其實你可能真的不瞭解,下面看這樣幾個問題,你能回答出來幾個?如果可以全部回答出來,那麼可能你是比較瞭解自己的孩子的,如果不能則表示不甚瞭解。

    1孩子最喜歡的老師是哪一位?

    2孩子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裏?

    3孩子最要好的朋友是誰?

    4孩子在業餘時間最喜歡最什麼?

    5孩子最不能接受家長的地方是什麼?

    很多家長認爲自己瞭解孩子,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可能是因爲家長在某種思想上存在誤區:

    第一是自以爲是。家長認爲自己瞭解孩子是想當然的,自己生的怎麼可能不瞭解,實際上連孩子最喜歡的顏色,最喜歡的食物都不知道,但腦海中總是有一種信號,那就是我非常孩子,她不願意承認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第二是一成不變。這類家長表現爲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孩子,對孩子的瞭解還停留在以前,殊不知孩子已經隨着時間和時代的發展在不斷變化,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第三表面化的瞭解。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瞭解僅僅是表面所看到的那樣,其實他們並未真正走進過孩子的內息世界,根本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擁抱還是安慰。第四不恰當的瞭解方式。有些家長也想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卻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往往用偷看日記、偷聽電話、翻看聊天記錄等方式,殊不知被孩子發現後,親子關係將會進一步惡化,甚至造成無法修復的裂痕。

    如何瞭解自己的孩子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

    1蹲下來和孩子平等,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有一個孩子總喜歡和媽媽逛商場,可每次逛了沒多久都會哭鬧不止,媽媽爲此苦惱不已,直到有一天媽媽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發現她所能看到的只有成人的雙腿,沒有琳琅滿目的商品,沒有五彩繽紛的世界。從那之後,媽媽終於明白要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待世界。

    2一定要學習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

    孩子會隨時從學校畢業,但他永遠都不會從家庭這個學校畢業,而家長的教育工作也永遠不會停止。所以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瞭解孩子各個時間段的心理,有助於因材施教。很多人不明白爲何小學生將老師的話當成“聖旨”,爲何小孩子在家從不罵人到學校後學會罵人,這是因爲孩子在這個階段具有向師性和模仿性。當了解孩子的心理之後,你會發現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3通過和孩子溝通來了解學生的個性

    怎樣才能更好的瞭解孩子,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其一是直接和孩子溝通,這種溝通是經常性的,且溝通需要有耐心、寬容心,這樣孩子纔有可能和家長說出心裏話。其二是和老師溝通,家長對於孩子的瞭解大部分是僅限於在家的表現,對於在學校情況可謂知之甚少,所以家長要經常和老師交流,這樣才能充分、立體、全面的瞭解孩子。

    4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爲、表現,觀察他的朋友

    細心的家長會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爲和表現,不要忽視細節性的東西,有時候這些細節可以讓我們很好的走進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不僅助力於孩子的成長,而且也能很好的成就家長自己。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不無道理,孩子經常和哪些孩子玩也是需要家長關注的,雖然家長不能強行的阻斷孩子的朋友,但是可以教育孩子應該怎樣選擇朋友,這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5創造家庭的共同活動

    很多時候,家長到家後便沉溺於自己的世界中不可自拔,從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其實家長可以刻意的創造幾個家庭的共同活動,例如過生日晚會,看電影,游泳等,在活動中增加與孩子的情感交流,我想這樣的方式也是孩子們所願意接受的。

    作爲家長,瞭解孩子是爲了更好的尊重與理解孩子,我們只有正確解讀孩子的行爲表現,採取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才能更好的助力孩子的成長,同時成就家長自己。多瞭解孩子吧,多參與孩子的世界吧,我想只有這樣才能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天使,也只有這樣,我們纔有靜待花開的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