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並非完全理性或純然非理性的。”

今天在研究“博弈論”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極具爭議的點,這個表面看起來科學的學術研究,它似乎並不能很好地幫助我。我是說,人並非完全理性或純然非理性的。

誠然,從古至今的文明似乎都在說一件事:那就是儘可能地摒棄個人主觀的偏見或成見,從客觀角度,客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但歷史告訴我們,並沒有那麼簡單。我是說,很多問題看似已然得到解決,但它的影響或由它產生的影響以及問題得到解決後的影響,它們並沒有完全消失。

就像大家追求的公平、正義、平等、自由,乃至於愛等等,一旦人爲控制,一旦制約於人,一旦經由人爲,它就不再那麼簡單了。

我是說,任何人都可以站在大義、道德、無私的層面去說話,但是,說給誰聽呢?或者說,誰不知道那些呢?

可是,爲什麼明明知道卻還是會那樣去做呢?

博弈論很大程度上講囚徒困境,講理性客觀,講自私自利,甚至“不擇手段”。本質上,在我看來,它在規避一種人人不得不面對的存在,那就是道德(或者說人性)。不僅如此,它還在一定程度上美飾“不道德”併爲其行爲尋找合理性。它是一定程度上的物化,將一切物化:條件、機遇、情感、道德、人……

我曾經想過這麼一個階段,興許人都會必經這個階段,那就是在某一刻起:將人最基本的道德和情感視爲毫無意義且毫無價值的存在。

因爲其不可控、不確定,且不穩定,於是徹底地剝離出來。這是科學的部分。很多知識都並不主要依賴於道德和情感,很多事實或事物的規律同樣如此。科學的發展也正是與之進行對抗才得以控制和實現。

當然,它有值得利用的價值,甚至能幫助我們儘可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我真正擔憂的是:人一旦淪爲這樣的存在,我們與機器何異呢?

就像如果誰罵你是畜生,或說你是動物,很難不生氣。同理,要是有人說你冷血、無情、自私,同樣會生氣吧?

然後你說,這是沒辦法的事——“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道如此,順勢而爲罷了。不是有句話說,“識時務者爲俊傑”?——或者,你還可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博弈論的本質是什麼呢?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繼而最大程度實現自身的效益。表面看起來,完全沒問題啊,誰不希望如此呢?——“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

但是,爲什麼要這樣做呢?最優解、最佳答案、最強者……人們對此孜孜不倦,深陷“比較”的陷阱而不自知。

也許是生命太過於短暫吧?也許所見太過於狹隘?也許我們總是把目光看向遠方……問題是,它真的是進步嗎?

我是說,對你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當人抹去了人性,從而一切變得簡單,一如動物本能,又如機器本體。誠然,它確實在短時間內就能看見效益或者說成果、結果,但是,它是符合可持續發展嗎?我是說,能長此以往地進行下去嗎?(或這樣發展下去會如何?)

譬如“理想國”,又比如“1984”,再比如當一切以“博弈論”作爲指導理論或原理,這與“狼性文化”,或者“達爾文進化論”學說,又或者簡單地說,“適者生存”吧……將如何呢?

我不敢想象這樣的世界將是何等的“拼天賦”啊!是何等地在扼殺創造力和破壞秩序本身啊!又是何等的不安和心虛呢!

這是把人的希望粉碎,把期待扼殺,把幻想碾壓,把想象摧毀……道德,人性,信仰,情感,希望等,將它們通通擊落。那我們還能相信什麼呢?或者說,如果身處太平盛世,卻依舊杞人憂天,我們所謂的活着算怎麼回事兒呢?

這就像不把人當人看,不把自己當人,這樣的人,爲這樣的人或這樣的人創造出來的學術或科學,究竟有多可信呢?

爲什麼人性本善、人性本惡皆得不到發展,本質而言,它違背了人的意志和本來屬性啊!人不是這樣,人性也不純然如此,如果連這點都忽略了,本質而言,前提錯了,後面的就看個人道德和情感了。

也就是,教育如果不能使我們改變,更具體地說是更加適應當前時代,那麼,也許教育是失敗的。甚至是錯誤的。同樣,如果博弈論並不能讓我們正確認識自己,以及認識自己的處境,而一味地推崇“囚徒困境”,這就是個“創傷後遺症患者”的病症報告。——本質上,不也是脫離實際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