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村庄

文 / 陈红华

当一方水土触及灵魂,所有的记录,都是徒劳的。然而,追述与书写的过程,却充满了乐趣和遐想。

01

后岩小村夏雨后,滔滔闲愁随江流。

林雾青山水云间,满垄阡陌皆锦绣。

短蓑不怕雨,白鹭相争飞。后溪河坝下,小片竹林和几垄剪过的桑田外,是大片的水田秘境。三十多只牛背鹭,齐刷刷地憩息在泥草润泽的田埂上,正好落入了后岩村巡河员许鑫磊的视野,白鹭群在这里的停歇逗留,为静美的小村庄平添了不少生趣,让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诗意的感慨。

良田四四方方,野鹭三五成行。

高歌乡村共富,喜盼谷粮满仓。

这批特殊的游客,时而在水田上空振翅翱翔,盘旋斗舞,时而俯身觅食,欢快戏水,恍若划过了一道道洁白舒展的优美音符。绿色生态扑面而来的惬意,在旷野深处,静静地铺陈开去,弥散在袅袅炊烟的村庄之上。

后岩,一个厚实刚气的村名,它三面环水,背靠群山,又面对着北上抗日先遣队分水之战的金紫山。一环溪坝,一陌村道,一架石桥,这个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如同一张拉满的弓,以“未来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魄力,勇立潮头。

后岩,在苍穹之下,大野之上,清流之畔。

后溪出百岁坊,于上后岩处,遍地清流,氤氲出悠远、空灵的意境。两层阔大的堤坝,形成白花花的水势,在溪流和山道边肆意横贯、倾泻。山道边的水流回返,溅起清澈的水花。与堤坝间排山倒海般的水流,迅速集结,奔涌而出。冲刷之下,水汽升腾,瞬间白雾弥漫。

静静聆听着这自然间最纯粹最美妙的声音,我感到了无与伦比的畅快——临清流以洗心,老家的这一方水土,彻底洗涤了我的浊心。独处的这一刻,在村庄的河流里,我享受着自然带来的清澈和奇妙。

后溪河坝,从百岁坊王家坞口,一直通往三槐村,似一轮圆月弯刀,把后岩村三面环水的轮廓,勾勒得分外清晰。我一直想从村头到村尾走一遍,将自己整个的身心,在某个瞬间,和草木、泥土、庄稼及村庄定格。

“秀色可餐”,我的脑海里跳出了这个成语。这个“秀”,不仅是指后岩村两个“国”字号优秀的成绩,它更是一个动词,意为“展示”,后岩村“优秀”但不“害羞”,这里大门常开,时迎宾客。

在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火热画卷里,分水镇后岩村无疑是一抹独特的风景。后岩村以绿为韵,森林覆盖率达99%,无工厂企业,环境无污染。靠着精心维护和日常配合,村两委与村民一同携手共进,扎实开展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上“美丽田园,生态水沟”打造对周边农田环境的提升,让后岩村在习总书记的科学论断下“有台可搭”,并迎来了村庄的美丽蝶变,也成为向外界展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板。整体的清爽环境,一批又一批的外来参观、考察人员不由地竖起大拇指,发出由衷地赞叹。

一个秀色的后岩,连同砖山的山色、三槐的水色、富源的红色和日后怡华的香色,把分水镇环天溪湖党建联盟的几个村落,连片成色,让人们看见,美丽鲜活的乡土中国。

02

秋风穿过陌线,吹熟一片稻田。

一阵乡愁萦绕,捎来谷香连绵。

后岩村委大楼前,瓜果大棚的两侧,田溪静水流深;风牵着苞谷,金黄的稻穗在田野里摇曳。我像老农民一样注视着,相看两不厌,稻子的黄,比油菜花还要深沉——“院士稻”熟了。袁隆平院士有一个“禾下乘凉梦”,从这里走出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有一个“稻香共富梦”。作为土生土长的后岩人,他从内心里想为老家做点事情,希望通过技术支撑,为乡亲们增加收入,也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农为根,近年来后岩村从普通种植转投“院士米”种植。村党支部书记沈柏潮告诉我,通过院士米、院士酒,让村里增收,也让乡亲们有了致富路,后岩村也随之蒸蒸日上。仅仅院士米一个产业,就能带动100万元的增收。现在啊,是我们村的金字招牌。以“院士米”产业为核心,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后岩村与周边4个村共同成立了环天溪湖党建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终实现了以“党建+”带动“产业+”的目标。他还调侃了一句:喝了院士酒再活九十九,吃了院士米不是院士也是博士。

有了胡培松院士的加持,让后岩村在农业方面也“有话可说”。与此同时,后岩村又在打造一个“水稻科普馆”,内容有沉浸式体验馆、水稻的历史进程、胡培松院士介绍、VR体验和学生体验区等,小村庄,已然蜕化成蝶。


03

耕读传家百余载,农夫子弟桑栗摘。

村史馆里有戏唱,民俗苑中创未来。

走进后岩村的村史馆,一股质朴的农耕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几十件承载历史痕迹的老物件,仿佛把我们拉回了那个艰难中前行的岁月。时代的变迁与古老的智慧在这个村落里找到了一种平衡。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后岩村是典型的江南村落,以种植水稻、桑树、板栗为主。村庄、炊烟,民风淳朴的家文化,芳华灼灼的桑蚕文化,孕育着这一方先民。

在宽大的乡风民俗苑,一进门,就见“未来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响亮口号,彰显着后岩人的作为与魄力。从环境整治提升,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美丽经济发展,后岩村已经顺利地走到了第二步。让美丽经济有厚度,就一定要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再结合以文为脉进行美丽经济的发展。

以文为脉,后岩村有自己的文化,把文明实践活动中如六支志愿服务小分队、美丽人物评选、美家美德微积分等当作后岩村对外展示的开场白,重生舞龙舞狮队、越剧团,让后岩村在文化舞台“有戏可唱”。

“乡风民俗苑”主厅里,“文明乡村十个比”,后岩村“共美六清单”,孝悌文化,乡贤文化和党建引领等,塑造了全体村民的价值观,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村两委班子工作氛围,也让优良的传统在这里代代传承。这股由村民凝聚起来的强大力量,正推动着后岩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快速奔跑起来。

“我们后岩村虽是一个只有五百余人的小村庄,却培育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军队大校、省作协会员、医学博士、工程师等多名高学历人才,这和良好的村风民风、家风家训激励密不可分。”细数村庄辈出的能人贤士,沈书记不无骄傲地说。


夏日雨后,我一个人走过村庄。脚下的每一步,每一处停留的目光,都凝结着我的记忆与遐想。村庄如此静谧,天空如此纯净,所有的美好都恣意铺洒在后岩村的土地上。


注:此文获“筑富春山居 绘潇洒桐庐”“千岛湖源水杯”《我和桐庐的故事》征文二等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