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论道德的普世性

快乐和信义是什么?

哪一个时代?哪一个民族的人不要快乐?

有谁敢公然声称喜欢背信弃义?

我要告诉你们:从快乐和信义来看,道德原则是不容置疑的!

道德是为人们实现快乐这个目的而存在,通过信义来体现。儒家讲‘’仁‘’ ;佛陀说‘’善‘’;基督谈‘’爱‘’;共产主义论‘’幸福‘’。这些都是一个意思,都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快乐。符合为实现全人类的快乐的行为,就是‘’义‘’。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帮助别人脱离痛苦、获得快乐的行为,都被视为‘’义‘’。知道什么是‘’义‘’,并且以行为来体现,就叫‘’信‘’。知义守信,这是普世皆同的道德。

很多年来,我们缺乏对道德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误以为这个世界的人们信奉着非常不同的道德和伦理体系。我为此研究东方和西方的哲学,通过释迦牟尼、马克思、耶稣、孔子等伟大人物的理论,发现他们除了表述的不同,都是为着一个目的:消除全人类的痛苦,实现全人类的快乐!这些伟大人物的理论经久不衰,足以表明他们的思想绝大多数符合真理!

有人可能会驳斥我,因为我将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的思想相提并论。这似乎不可思议?我应该提醒你们,关于道德,它的起源其实都是基于人性欲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道德的存在乃是为着实现喜欢、快乐和爱!无论任何时代、任何阶级,人们生活的目的与意义,都是为了实现喜欢、快乐和爱!无论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他们之中真正有觉悟和智慧的,都应该了解人性的根本。信仰不同,并不妨碍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上的统一。

请问:有谁的信仰不要快乐?有谁的信仰主张背信弃义?若有不要快乐,主张背信弃义的信仰,那一定是邪恶和欺骗!

现代无产阶级的理论家们普遍认为,道德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观点,是因为普遍缺乏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不了解人类欲望的真相。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从经济现象来研究人类社会,他们的理论偏向从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规律来认识,几乎是完全忽略了人类本性。因为对人性和人类欲望的复杂性缺乏深刻认识和了解,他们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伦理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的理论已经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是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去解释社会,就很容易忽略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了解。他们的道德理论不是从人性而来,而是从经济现象推演产生。所以,他们才会认为道德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

从经济现象推演而来的道德理论,在实践中往往会与人类本性产生冲突,很难起到道德应有的作用。人们越来越反感道德说教,其实针对的就是偏离人类本性的道德理论。人类的喜欢、人类的快乐和人类的爱,不会是单纯围绕着经济利益,不可能只是要追求经济地位上的平等。

从人类的喜欢、人类的快乐和人类的爱而来的道德,才会让人们乐意认同和遵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