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讀書筆記---《如何閱讀一本書》||關於檢視閱讀02

檢視閱讀是系統化閱讀(skimming systematically)的一門藝術。在這個閱讀層次,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項閱讀的功課。因此用另一種方式來形容這個層次的閱讀,就是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抓住一本書的重點,通常是很短,而且總是(就定義上說的)過短,很難掌握一本書所有重點。

檢視閱讀有兩種。

一、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

關於略讀建議如下:

1.先看書名頁,然後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的看過去,特別注意副標題,或其他的相關說明或中止或是作者寫作本書的特殊角度。

2.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書中有富有索引,也要檢驗一下。大多數論說類的書籍都會有索引,快速評估一下這本書涵蓋了哪些議題的範圍,以及所提到的書籍種類與作者等等。

4.如果那是一本包着書衣的新書,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許多書的宣傳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門的協助下親自寫就的,這些作者盡力將書中的主旨正確的摘要出來,已經不是稀奇的事兒了。這些努力不應該被忽略。

5.從你對一本書的目錄很概率甚至有點模糊的印象當中,開始挑幾個看來跟主題信息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如果這些篇章在開頭或結尾有摘要要說明就要仔細的閱讀這些說明。

6.最後一步把書打開來,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用就用這樣的方法把全書翻過一遍,隨時尋找主要論點的信號,留意主題的基本脈動,最主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後的兩三頁,就算最後有後記,一本書最後結尾的兩三頁也還是不可忽視的。

感悟:中國出版社出的書,大多有腰封,我特別不喜歡這個腰封,總覺得礙手礙腳的,一般都會把它撕掉,看來,以後對腰封上的內容也要重視。一本書的主旨也許在腰封中就有說明。第6條是我非常不習慣的做法,受讀書時“此未終,彼勿起”的影響,我總是喜歡規規矩矩讀完一本書。但作者的這個做法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啓發,隨便翻翻看,這種檢視閱讀的方式往往讓我們能節省時間上的浪費。快速確定這是不是自己想讀的書。

二、粗淺的閱讀

只要找到對的方向,不論是多難讀的書,只要願挨就是寫給大衆讀者看的,那就不該有望之卻步的理由。

粗淺的閱讀規則是: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爲一些設法立即瞭解的東西而停頓。繼續讀下去,略過哪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會讀到你看得懂的地方。

這個規則也適用於論說性的作品。

感悟:我們大多數人受到的教育是,遇到讀不懂的地方去查字典。往往就在查字典的時候,閱讀出現了停頓。我們沒有處理好點和麪的關係。這就像英語閱讀,個別看不懂的生詞其實並不影響對整個文章的理解,所以不必去查每一個單詞,而是要保證閱讀的流暢性。

我在閱讀專業理論性書籍方面最大的障礙是不能堅持讀完,因爲讀不下去,所以總是拿起來又放下,這個毛病要改一改,先略讀一遍,再細讀,因爲好書是要認真來讀的。

檢視閱讀的兩個方式都需要快速地閱讀。一個熟練的檢視閱讀者想要讀一本書時,不論碰到多難或多長的書,都能夠很快地運用這兩種方式讀完。

檢視閱讀的兩個步驟都可以當作時要開始做分析閱讀之前的預備動作。第一階段的檢視閱讀----我們稱作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幫助閱讀者分析再這個階段一定要回答的問題。換句話說,有系統略讀,就是準備要了解本書的架構。第二個階段的檢視閱讀---我們稱之爲粗淺的閱讀---幫助閱讀者再分析閱讀中進入第二個階段。粗淺的閱讀,是閱讀者想要了解全書內容的第一個必要步驟。

在檢視閱讀中,要回答的問題是:第一,這是什麼樣的一本書?第二,整本書在談的是什麼?第三、作者是藉着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三種做筆記的方法

(1)結構筆記(structural note-making)

(2)概念筆記(conceptual  note-making )

(3)辯證筆記(dialectical note-makin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