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堂活動設計”論文的分析

此次分析的是2022年7月份《中學物理》“教學改革與實踐”欄目下的名爲《學科核心素養視野下中學物理課堂活動設計的實踐研究——以“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左手定則”教學爲例》,作者分別是上海建平中學與普陀區教育學院的鄧志文與金松。

摘要講述了論文的內容與目標,如四原則、四解活動設計路徑,並選具體課例說明。關鍵詞就是常用重點詞。

第一部分介紹研究背景。作者以精簡務實的文筆講述了中學物理教學的現狀,就是依然以“知識中心”與“教師中心”,教學活動設計結構性弱、開放性不足、學情匹配弱等,其與立德樹人理念存在一定差距;通過問卷調查的分析,抓住中學物理教學的痛點——就是如何將理論與課堂實踐相結合;作者通過作爲課題進行研究,聚焦“核心素養”與“活動設計”,通過了三年多的實踐研究。也即是說,這部分講述了課題研究的背景與內容。

第二部分介紹研究成果。作者講述研究的方法與流程,那就是“確立研究目標—選擇實踐課題—教學初次設計—團隊研討設計—教學設計改進—課堂實踐改進—公開教學實踐—團隊評課議課—撰寫研究課例—集體提煉經驗”,從而得出本課題課堂活動設計的原則與路徑。

然後在這部分內容下,介紹課堂活動設計的基本原則,分別是主體適切性原則、結構合理性原則、開放互動性原則、主動發展性原則;介紹了課堂活動設計的路徑與活動設計的表單、屬性表。下面分別介紹:

所謂主體就是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他們的體驗和感悟是課堂活動的內涵;所謂適切性就是設計的活動內容要與學生年齡、身心發展、認知水平等相適應,要在學生“最近發展區”教學,同時活動方式要適切,使學生外部實踐活動轉化爲內部思維活動。主體適切性是活動設計的前提,課堂活動可以從素材真實性、活動形式的豐富性、活動引發認知的衝突性、參與的廣泛性與和諧性進行着手。

所謂結構合理性原則是指活動之間具有邏輯結構,且關注“外化—內化—外化”結構的完整。所謂開放互動性是指教學活動的內容、過程、形式、結果、時間等的開放與師生關係的開放,當然開放互動需要根據具體教學採用。

主動發展性是課堂活動設計的目標指向,是活動的初心。主動發展需要學生通過典型習題課的模仿學習,爲了實現主動發展,有時需要大膽放棄次要的、易學的內容,抓住重點內容設計結果完整的活動。四個原則緊密相連,前三個是基礎,後一個是目標。

活動設計路徑概括爲“四解”,第一爲解讀,如課標、教材與學生,體現主體適切性;第二爲解析,如一個課例的教學目標、重難點,體現結構合理性;第三爲解構,即將目標、內容解構爲具有邏輯結構的活動,體現開放互動性;第四爲解碼,即具體生成的資源、流程、問題等,體現主動發展性。

根據教學活動的流程設計了活動設計表單,根據學科核心素養、活動類型設計了活動素養關聯分析屬性表。

第三部分介紹以“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左手定則”進行課例研究。第一節內容爲“解讀—教學任務分析”,包含課標分析、教材分析、對象分析,課標強調了課例的知識要求,途徑與能力要求等;教材分析包含前面與後面講述的內容,強調本節內容的地位與價值;對象分析包含對學生基礎、實驗操作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興趣等方面進行介紹,更重要的是從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出發介紹了課程的設計。

第二節內容爲“解析—教學目標的制定”,包含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科學態度、責任四個維度的介紹,其中物理觀念就是知識目標,包括安培力的概念、安培力方向的判斷、揚聲器的工作原理;其中科學思維包括控制變量的思維方法、經歷“比較—歸納—概括”的過程,發展歸納推理能力;其中科學探究包括提出問題、制定方案、開展研究、交流、探討等過程;其中科學態度與責任包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科學融合於技術的價值觀等,這四個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共同達成的,不是割裂開的。

第三節內容爲“解析—教學重點與難點確定”,這裏介紹了具體的重點、難點與爲了達到重點突破難點進行的教學設計意圖分析。第四節內容爲“解構—教學流程設計”,這裏展示了教學流程圖與設計意圖。第五節內容爲“解碼—課堂活動設計的具體化”,其實就是課堂活動設計的內容,分別包含每個學習內容、活動名稱、活動目的、活動情景、簡述活動過程、活動資源、活動時間、預設與生成,還有活動設計的意圖。

第四部分爲課題研究的思考,這裏講述了課堂達到的目標、課題研究成果,反思課例的變化有:體驗感增強、思維參與性增加、活動設計感更強、指向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等。

總結這篇文章的學習,作者真正站在培養學生素養的角度出發,科學設計教學活動,是可以學習的一篇理論性文章。但其實一線教師在心裏就會融合這些東西,根據自我時間、課時安排、學情與現有資源設計合適的活動,只是沒有系統化的寫出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