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工作不上班(1)

清晨5點半醒來,準備出門晨跑,卻發現外面下雨了。再仔細一看,手機顯示連着7天都有雨,她的心情頓時跌落谷底。

陽康後還沒跑步,想着這兩天開始,卻又被推後了。

這都什麼事呀?

她想到,每天都有計劃,但很難做到完美。

比如,孩子的作業,完成了卻不夠完美;書讀了卻來不及思考輸出;睡前手賬草草了事......好像沒有一件事讓她滿意的,越想越難受,越難受越自責。

只工作不上班的日子,讓她身心疲憊。

她的昨天是,

早餐40分鐘;

下樓散步、打掃房間1小時;

陪孩子完成作業批改1個半小時;

10點半開始,準備中餐,1小時;

午休後,開始另一項“工作”,孩子卻不停地叫她,當靜下來時已經4點。

晚飯後,下棋、親子閱讀50分鐘,孩子洗漱,再讀睡前故事15分鐘。

孩子睡覺後,她的一天也結束了。

因爲她有早起的習慣,22點後,哈欠連天眼前模糊了,想做什麼都集中不了精神。

但她又不想就這麼睡下,硬撐着點開電子書,看着睡着了,再醒來23點多……

昨天的昨天也是這樣,這星期都是這樣。

再看看日曆,這個月過了一半,每日自省有成效嗎?

她挺直了身子,下定決心走出去,多於人交流。

人類學家項飈,曾在訪談節目《十三邀》談到,

附近的消失帶來的是思考的下降。因爲我們追求即刻性,被即刻性裹挾。人變得極端化和情緒化,因爲時間短暫,又沒法變成行動,更加劇“冷漠的旁觀者”這種形象。

重新構建附近,尤爲重要,能夠提升幸福感和實在感。

由此,她要突破的自己,2023年重新起航。

......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