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讒畏譏一一農學教授在樂山

近讀《迦陵雜文集》,讀到其中的“《荔尾詞存》序”,是爲已故的“現代生物學與古農學之科研與教學的石聲漢教授之遺作”寫的序言。作者葉嘉瑩先生號迦陵,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對古典詩詞多有心得。她在序言中寫道:“我是一個終生從事古典詩詞之研讀與教學的工作者,平日所閱讀過的古今詞人之作,不可謂不多。無論其爲婉約豪放,無論其爲典雅俚俗,無論其爲正統新變,其中自然都不乏令人賞愛和感動的佳作。而在如此衆多的各色各樣的作品中,石聲漢教授的《荔尾詞》卻別具一種迥異於衆的不平凡之處。”

一個農學教授的詩詞能夠得到中國古典文學專家的首肯,順着葉嘉瑩先生的文字往下看,《浣溪沙•嘉州自作日起居注》:

白足提籃上菜場。殘瓜晚豆費周章。信知菰筍最清腸。 幼女迎門飢索餅,病妻揚米倦憑筐。鄰廚風送肉羹香。(六首之二)

這是農學教授石聲漢寫於樂山(古稱嘉州)的詞,以前沒有讀過,一時興起究源。原來石聲漢教授1941年8月來到了樂山,任教於抗戰期間西遷樂山辦學的武漢大學,任生物系教授。同時受範旭東邀請,兼職五通橋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任特約研究員,做植物營養方面的研究並培養科研人才。其間,1942年10月去峨眉四川大學講學一個月,1943年春至1946年在樂山技術專科學校兼課。

查百度,有石聲漢教授詞條,1907.11.19出生於昆明,湖南省湘潭縣人。1924年入武昌高等師範生物系,1928年於中山大學結業。1933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求學,獲植物生理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原西北農學院、同濟大學理學院、武漢大學教授。 1951年後任原西北農學院教授、古農學研究室主任。1971.6.28因病於天津去世。

多年以後,石聲漢教授家的老三石定枎寫了一篇回憶父親的文章,談到葉嘉瑩教授引用的六首詞,“那是1944年夏末,父親在四川嘉定(即樂山)寫下的。它真實地描述了抗日戰爭的苦難歲月中我們家貧病交加的困境。當時大哥定機11歲,大姐定杜7歲,我5歲,定樸3歲,定桓不到週歲。父親雖是武漢大學教授,但薪金微薄,“縱教發放也無多”。微薄的薪金要贍養奶奶,接濟三個叔叔讀書,還要養活自己的七口之家,生活的困窘可想而知。他雖盡力多處兼職,除在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任特約研究員外,還兼任中央技藝專科學校教授、全華化學工業公司技術顧問,卻仍入不敷出。爲節省開支,家裏總買最便宜的糙米,糠粰和稗子很多,做飯前需先用簸箕使勁地簸揚,使糠粰、稗子、沙石等分離出來,撿乾淨後煮出的飯才能喫。繁重的家務和嚴重缺乏營養,令母親的身體一直很虛弱。“病妻揚米倦憑筐”,飽含着父親的自責和對母親的痛惜。定桓1943年出世後,父親還硬是每餐少喫一碗飯,“室靜自聞腸轆轆”就成了常態,可這又能省出多少錢呢?

爲生活所迫,在昆明同濟大學和樂山武漢大學當教授時,父親都曾嘗試賣出自己的書法作品以貼補家用。

在那顛沛流離的歲月中,瞭解他並欣賞他書法的大多是大學教師,他們生活都十分困窘,對父親也愛莫能助。而另一方面以父親做人的原則,也不肯將自己的書法隨便賣給自己不瞭解的人。大哥跟我講過:一次,有人買了父親寫的一副對聯,想請父親爲對聯題款。父親覺得自己不認識他,不知此人的爲人和底細,婉拒題款後將對聯收回,把錢退還對方。

父親儘管十分清貧,卻始終潔身自愛,絕不趨炎附勢。武大在樂山時,當地國民政府軍政部第三十二補充兵訓練處,算是中央駐軍。處長韓文源不過是一個師長,但因是中央軍在樂山的最高長官,飛揚跋扈,不少地方官紳都討好巴結他,就連武漢大學的一些“學人”也以結識他爲榮。父親十分鄙薄這些人和事,羞於爲伍。韓爲了裝點門面,擬在武漢大學特聘20位教授當顧問,每月發給津貼若干,我父親也在名單中。父親斷然拒絕。韓聽說父親篆刻的印章從設計到刀法均頗有功力,讓人轉告爲他篆刻幾枚名章,父親堅拒。對方讓人傳話威逼,父親拍案而起,將刻刀扔進字紙簍,誓言今後絕不再作篆刻之事。

令人驚喜的是,父親去世近五十年後,我卻意外地見到了父親1944年寫於樂山的一副集吳夢窗詞句篆字對聯:

蛛絲暗鎖紅樓,憑誰爲唱舊時金縷;細草靜搖春碧,燕子來飛故苑年光。

上聯“蛛絲暗鎖紅樓”句集自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憑誰爲唱舊時金縷”句集自《絳都春·餘往來清華池館六年賦詠屢矣感昔傷今益不堪懷乃復作此解》;下聯 “細草靜搖春碧” 句集自《瑞鶴仙·餞郎糾曹之巖陵》,“燕子來飛故苑年光”集自《應天長·夷則商吳門元夕》。這副對聯的篆字靈動而秀麗,題款爲“子南先生大方家教正 三十三年夏中寫新集夢窗詞句”。”

題款中的子南先生,經石聲漢教授的幾個子女論證,1944年石聲漢教授正在範旭東先生創辦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兼職,順着這條線索跟蹤,果然,在《董浩雲與中國遠洋航運》一書中查到:董浩雲1929年入職新成立的天津航業公司,當時範旭東是這家公司的監事,另一名監事正是楊子楠。“從當時情況和已有線索分析,這副對聯應是父親賣給楊子楠的,而不是送給他的。仔細研究一下對聯題款,“子南先生大方家教正”,寫得十分客氣,說明父親與“子南”的關係實際上很生疏。湘潭石氏家族的祖訓是“讀書上進”,家規只容許子弟選擇 “耕、讀、幕”三種職業,不許經商。因此,父親一生都不願與商人交往。但對範先生所託之事,會盡心盡力去完成,且不會懷疑求字之人的人品。範旭東先生對我父親當時生活的困境是非常瞭解的,並且真誠地關心他,設法幫助他。想來範先生會向楊子楠先生講述我們家生活的困窘,楊子楠就用付潤格的方式取走了對聯。這樣的推理應該合情合理,我也得以了卻找到父親當年賣出的書法作品的心願。”

最後,完整錄下石聲漢教授寫於樂山的六首詞《浣溪沙·嘉州自作日起居注》

甲申夏末 六首

五鼓敲殘露薄曦,匆匆推枕起尋衣,漸聞啼鳥弄晴暉。汲罷井華僵指活,燒明冷竈倦眸眵,營門吹角報升旗。

白足提籃上菜場,殘瓜晚豆費周章,信知菰筍最清腸。幼女迎門飢索餅,病妻揚米倦憑筐,鄰廚風送肉羹香。

十號才能幾日過,頻翻掛曆待如何,縱教發放也無多。寄賣行前低問詢,舊書攤畔再巡邏,近來交易有成麼?

雙袖龍鍾上講臺,腰寬肩闊領如崖,舊時原是趁身裁。重綴白瘢藍線襪,去年新補舊皮鞋,羨它終日口常開。

課罷歸來喘未紓,襁雛蹀躞掃庭除,添薪落葉也都疏。脫粟飯成兒女樂,滌盤水竭病妻呼,一燈先課大兒書。

驟雨驚傳屋下泉,短檠持向傘邊燃,明朝講稿待重編。室靜自聞腸轆轆,風搖時見影懸懸,半隻燒剩什邡煙。

文章標題“憂讒畏譏”,出自古文《岳陽樓記》,石聲漢先生選擇作爲自己詩詞集的書名,定是心有所儀。同時也引起葉嘉瑩先生共鳴,認爲這“四個字所蘊含的,實在不僅只是一種自我約束和收斂的屬於弱者的感情心態而已,而是在約束和收斂中還有着一種對於理想的追求與堅持的品德方面之操守的感情心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