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彌補”代替“懲罰”

記錄孩子們寫作業與玩手機那些事兒

一,用“彌補”代替“懲罰”

昨晚草莓違約嚴重。

說好的看手機半小時,到時間姐姐停下來去刷牙,草莓一直說“等一下,等一下”,結果又等了半個小時多。

我不生氣,不着急,不焦慮。我想辦法。

我說,你超時嚴重,你要做點什麼彌補一下。你明天讀三遍聲律啓蒙,或者讀完一本課外書。

今天早上,草莓又磨磨唧唧討價還價,我說,你再討價還價就變成五遍,或者兩本書。

哈哈,有辦法就不生氣。

我的內心碎碎念:
我不願意說成超時的“懲罰”,而是做點什麼“彌補”。
今天早晨我跟他倆說了,
前幾天有點放鬆,今天開始啊,要嚴格執行,說半個小時就半個小時,頂多五分鐘 給他們緩一緩。
再超了時間就“ 要做點什麼來彌補”。

然後,草莓彌補,讀了快有一個小時的聲律啓蒙。

然後話趕話,趕到那個合適的點上,我又給她們講了利息,複利,積累,銀行貸款原理,儲戶存款原理,房貸,車貸,網貸,網貸的原理和危害。

還講了小年習俗,竈王爺神話,他們還去廚房看了姥姥擺的祭品。

然後又完成了口算打卡。

完成了,我趕他們“快去玩遊戲”。這是今天的第二個半小時遊戲時間。

二,實事求是,開誠佈公

昨晚睡前,草莓問我:“媽媽,你爲什麼不想給我看手機?更想給我看電視?”

我說,因爲手機你離眼睛近啊。

她說,電視屏幕,不是一樣的嗎?

我坦言:一個原因是遠近,第二個原因,是當你看手機的時候,你的眼睛緊盯屏幕,一刻不停。但是當你看電視的時間,你發現沒?你通常看一會兒就去畫畫呀,玩橡皮泥呀,找東西玩了。沒有一直盯着電視,電視成了背景音。是吧?你發現沒?

今天中午我趕他們快去玩遊戲,她說:“你不是不喜歡我們玩手機?”

我說:“我沒有不喜歡啊,手機也有各種玩法,可以助人也可以害人,看你怎麼用。你看你和姐姐這不是通過玩遊戲越來越團結了嗎?”

她倆就開心的玩去了。

我的內心碎碎念:
我跟我媽不一樣了,我斬斷了輪迴,我很高興。
我媽說話是遮掩的,隱晦的,扭曲的,拐彎抹角的,暗示的,含沙射影的,正話反說的,不會直言的。
所以我也學會了隱藏自己真正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各種包裝,包裝,扭曲十八彎才表達出來。
直到學了心理學,才知道自己拐彎抹角的說話方式又低效又累。
才學會了真正的“坦誠”。
有意思的是,以前那種不坦誠的狀態,自己也認爲自己是坦誠的。
所以,我不怕跟孩子直言,我直言,她才知道如何判斷一件事情。
有人可能會說,那孩子知道了你內心所想,不會鑽空子嗎?
比如,她看電視的時候也一眼不眨,等等。
不會的,第一,看一會兒電視就去找玩具,這是她從小到現在的習慣,習慣很難改。
第二,人性本向上。每個人都選擇對自己最好的路。
我直來直去,孩子也不用跟我鬥心眼。
有偏差行爲的孩子,是因爲他們通過正常溝通渠道沒辦法滿足需要,所以只好偏差。
偏差行爲背後是正面動機。
比如孩子和媽媽說話,平常聲音媽媽不迴應,孩子就大聲,大聲媽媽又生氣,覺得孩子沒禮貌。
如果輕聲細語就能得到迴應,誰還會讓自己發展成大聲吼叫的樣子呢。

寒假裏,平衡作業,手機,電視,家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尤其是家長還需要工作的時候。

今年因禍得福,我這個寒假不用上班,可以在家裏學習,帶社羣,管孩子。

壹心理傾聽師平臺也開始接單了,以後就更不用上班了。

關於和孩子們鬥智鬥勇的一點實踐經驗和延伸感悟,整理了,分享給大家。

如果能對大家有一點啓發就很高興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