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貴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蘊含着我國古人可貴的樸素辯證法思想。

事物到了窘困窮盡的時候就應當有所變化,變化之後才能通達,通達之後才能長久。

世間萬物,都有一個發生、發展和衰落的過程。

任何事物在其發展到衰落階段時,就要尋求變化以謀出路。

如果一味因循守舊而不思變化,就只能僵化致死。

如果能夠因應環境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就可以絕處逢生,立於不敗之地。

一、認知決定你的人生追求。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敢於拋下眼前的苟且,去追尋詩和遠方?

大多數人所成爲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爲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爲的人。

追逐夢中月、鏡中花,還是甘於爲五斗米折腰?

每個人的答案不同。

人們會想盡辦法,各種荒謬的辦法,來避免面對自己的靈魂。但只有直面靈魂的人,纔會覺醒。

物質無足輕重,精神至高無上。你視之如珍寶,我棄之如敝履。

年少時,我們都心中有理想,眼裏有光芒。

成年後,有人繼續追夢,有人向現實妥協。

認知不同,人生追求不同。幸福與否,全憑自己定義。

心無旁騖地追求心之嚮往,義無反顧地堅持從吾所好,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並不認可,但可以儘可能的去理解。

有人喜歡月亮朦朧,有人喜歡麪包實在。

認知不同,難以相融。與其辯解,不如尊重。

你不必小心翼翼,活在別人的認知裏;你也不必指手畫腳,去評判別人的幸福。

無論哪種人生排序,努力纔是唯一的解藥。

天才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對於他們本人說來,天才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我們對這些人必須非常容忍,非常耐心纔行。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付出感,是他幸福的源泉,把快樂帶給他人,把悲傷留給自己。

認知不同,爲人處世不同。有人助人爲樂,有人精緻利己。

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裏,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

成功與否,每個人的定義不同。認知不同,人生選擇不同。

有人追求功成名就,名利雙收;有人追求閒雲野鶴,獨立自由。

我們終其一生,都是按照自己的認知在選擇生活。

你並不是爲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別人也不是爲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着。

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喜歡的方式活着,何嘗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每人各有活法,旁人無權干涉。活法不分高下,自己喜歡就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但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

你是爲心中的火而活,而不必考慮別人眼中的煙。

無論是仰望星空,還是腳踩大地,努力追夢的人都很美。

二、自律不痛苦,刻意自律才痛苦。

相比起“愚蠢+懶惰”,“愚蠢+自律”的破壞力更大。

它不僅會讓人以加速度偏離正確的軌道,而且會對人的心理能量,造成很大的消耗。

方向錯了,跑得越快,錯得越離譜。

“反人性”的自律,只會讓人在無盡的自我對抗中,消耗能量。

“反人性”的自律,只會讓人得不償失,越活越累。

追求理想的路上,光有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自知之明。

如果你是游魚,就不要與雄鷹爭鋒;

如果你是草木,就不要與獵豹比先。

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領域,我們要做的,是在對的賽道上發力,而不是一邊偏航,一邊死磕。

一個人只有根據實際情況做選擇,才能發揮應有的價值。

否則,方向不對,再努力也是白費。

當我們做自己非常喜歡、有挑戰並且擅長的事的時候,很容易忘記時間存在,產生高度的興奮感和充實感。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不需要和內在的感受對抗,就可以達到全神貫注的忘我狀態。

當我們的智慧和內在的感受相調和,所做出的行爲與價值觀一致時,我們才能克服情緒,修煉成爲更好的自己。

當你順應天性,去做一件事,無需外界施壓,自律自然會水到渠成。

因爲發自內心想要,所以願意克服一切困難;

因爲打心眼裏認同,所以能把堅持變成享受。

高級的自律,不靠外驅,而靠自覺。

能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自願,是主動,而不是被逼着去做什麼。

我們必須用合理的方法,養成自律的習慣。

選定一個目標,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不論做什麼事都會覺得樂趣無窮。

我們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道路,在做出決定前,不妨多問問自己的內心,找準努力的方向。

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和天性對抗。

真正的自律,內在層面的驅動,一定是高於外界力量的要求。

當你尊重內心的想法,你纔會願爲之投入全部精神力,把它做到最好。

要完成一個宏大的理想,給自己設定階段性的小目標,十分重要。

做好自己能掌控的小事,你才能找回對生活的的控制感。

把長期的規劃,拆分成精細的目標,方能各個擊破,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習慣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爲模式,讓一個人以最少的消耗,完成更多的事情。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把自律的行爲,變成習慣。

比如下班回家後,做一個小時運動。喫完晚餐後,看一個小時的書。

當我們長期堅持某樣動作,養成自己的習慣模式,就能自然而然地把自律和生活融爲一體,迎來成長和蛻變。

真正的自律,不是往外,而是往裏。

誠然,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當下,自律是一個人脫穎而出的資本。

但真正的自律,不是迫於外界壓力,做違心的事,而是順應天性,自我驅動着向前。

三、堅持行動,養成習慣。

聽再多道理,也過不好自己這一生。

畢竟道理聽再多,那也是別人的。

只有把道理化爲行動,行動養成習慣,人生才能真正改變。

1、道理聽再多,也不如行動起來。

喫過,才知道是酸甜,還是苦辣;穿過,才知道鞋子是合腳,還是夾腳。

要想真正掌握一件事,光學不做是不可能的。

聽過再多道理,只有先做,才能發現問題,然後邊行動邊思考,才能更好地去解決問題、勇往直前。

做了,或許還有一絲成功的機會;不做,卻是一點機會也沒有。

別想太多,行動起來再說,縱然華麗的跌倒,也勝過無謂的徘徊。

2、習慣,是一種動力。

習慣有一種很強大的力量,能讓你堅持做一件你不喜歡的事情很久。

若是你不願意讀書,不願意運動,卻又渴望豐富自己的頭腦,健壯自己的身體。

那麼只要你能堅持二十一天,將讀書和運動成爲一種習慣。

習慣的力量能夠推着你繼續前進,習慣是克服惰性最好的法門。

那些優秀的人並不是毅力多強,天資多高,只是他們在幼年時期,就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習慣。

要改變一個人,變化他的氣質,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會變成一個人的性格,進而成爲一個人的命運。

3、習慣,可以改變人生。

當我們已經分辨清楚,思考縝密,問得詳細,並且學會了,但仍要持續不斷地用功,這就叫篤行,這是獲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沙子雖然小,但是多了也能成山成塔;狐狸腋下的皮毛雖然少,但是積累的多了,也能成皮裘。

習慣最大的力量就在於此,每一次的改變雖然很小,但是架不住日日夜夜,綿綿不絕。

四、成熟並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1、只愛聽好話的人,必將遭受愚弄。

一個人寧願聽一百句美麗的謊言,也不願聽一句直白的真話。

生活中,我們在與他人交往時,往往也樂於接受那些阿諛奉承,而牴觸刺耳的真話。

殊不知,誇獎與讚美,很多時候是鋪滿鮮花的陷阱。

只說好話的人,常常是對你別有企圖;一旦你失去利用價值,他們便立馬翻臉,甚至將你踢到一邊。

一個人謊言聽多了,心智就會被矇蔽和堵塞。

多聽真話,學會明辨是非,才能看清人心,永遠保持一分清醒。

2、自私自利的人,沒有好下場。

利益是光照人性的影子,在它面前,一切與道德、倫理有關的本質都將現形,且一覽無餘。

利益之下,最能見人心。

人性中最大的惡,就是拼命追逐錢財和權勢,最終泯滅良知,淪爲野獸。

名利衝昏人的頭腦,讓人比可怕的動物還冷血。

過度貪婪,拿做人的原則去換取利益,最終只會自食惡果。

世間萬物都有因果,不擇手段地獲取利益,最終也會爲利益所累。

一切沒有底線的逐利行爲,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無論你出身高貴或者低賤,都無關宏旨,但你必須有做人之道。

利益面前,一定要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

守住良知,是做人的基礎,更是立世的根本。

3、心懷嫉妒的人,註定害人害己。

不要讓嫉妒的蛇鑽進你的心裏,這條蛇會腐蝕你的頭腦,毀壞你的心靈。

見不得他人好,只會讓自己變得狠毒,最終害人又害己。

嫉妒是來自地獄的一塊嘶嘶作響的灼煤。

這塊灼煤,灼傷了發現美的眼睛,也扭曲了萌發善的心靈。

事實上,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有過嫉妒別人的時候。

他人優渥的家庭條件,卓越的業績,突出的外形或者受人歡迎的性格,都有可能曾讓你眼紅不已。

一旦放任嫉妒之心,就會做出極端行爲,扎傷別人,也刺痛自己。

嫉妒是人性,不因嫉妒而失態乃至報復則是修養,我們無法壓抑人性,但可以做到有教養。

人生沒有可比性,與其盯着別人,不如專注自己。

當你懂得欣賞包容時,內心纔會清明坦蕩,生活也會多些溫暖與善意。

當你見識過人心的變化莫測,就不會再高估關係。

等你看清人性的貪癡嗔怒,也就不會輕易墮落沉淪。

丁俊貴

2023年1月19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