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是为了取悦别人

读书不是为了取悦别人

        储殷教授说,如果读书是让人变得温润如玉,谦和有礼,那其实也大可不必。读书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读书时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精神自由,读书人是要有一点脾气的。

      俞敏洪说,读书不能改变什么,大多数人包括老师不读书,也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一份谋生的工作,读书是自愿的事情,它不过使你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或者活得更精神一点。

        其实,现在身边读书的很少,除了学生,没有几个人一年能读完一本书的。不读书不影响别人的仕途,不读书不影响个人的发展,不读书不影响人际关系,为什么要花时间去读书。反而,有人说,读书太多,中毒太深,反而不能适应社会上的一套。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社会教育教育,而不是教育教育社会。你在学校里,书本上学的那一套,到了社会上要重新适应社会上的一套,书本上倡导的却不是社会的流行的,书本上要诚信,要谦逊,要做正人君子,社会上却教你尔虞我诈,圆滑世故,所以在中国社会教育教育,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适应社会,找不到工作,名牌大学出来的学生人生要走一段下坡路,因为你得适应社会上的游戏规则,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名利双收,务实诚实的人却吃不开,有真本事还不行你还得走关系,这就是一些知识分子社会精英留学外国不愿回国的原因。

      读书人如果也变得太社会化,比如一个老师走在大街上给人社会痞子的习气,那还当什么老师。有人说,老师是在群体中一眼就可以认出的人。这句话似乎充满了讽刺,好像在贬低老师。我倒觉得引以为豪,因为一个老师符合他的职业形象,符合他的职业气质,这不很正常吗?如果一个老师,他的气质不像老师,倒像个社会大哥,社会混混,暴发户的形象,那他肯定不是一个好老师,身上沾满了社会习气,脸上写满了奸诈城府,难道老师要活成社会大哥的形象?有人很崇拜教师中那些黑白两道通吃的老师,任何饭局上都频频出现的老师,是把心思花在了人际关系上呢,还是在教育上,还是面面俱到?教育不需要这样的老师,真正的老师是要有书生气的。

        我很佩服医院的医生,即便做了行政管理还在坐诊,没有荒废业务。所以医生越老越吃香,是因为人家一辈子都在业务学习中。而我们教育上随着年纪的增长,也不学习了,也不愿上讲台了,大家觉得老了只要不上讲台就是轻松的,就是占了便宜了。因此到到退休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功能性文盲,不肯接受新鲜事物了,自己落伍了,还看不上年轻人的做法。所以,人,无论到那个阶段,你都得学习,有一点精神需求,这样你的精神状态才不会提前衰老。

      读书人,是要一点脾气的。中国社会,似乎你不得不学会添别人的屁股,否则你就不会来事,你就会丧尸机会。现在社会,任何单位都喜欢听话的,有本事未必是受欢迎的,听话的才是受欢迎的,不会被排挤的。读书人学会了趋炎附势,巴结逢迎,丧失了人格,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就没有了读书人的人格,骨子里已经变得利欲薰心,那就不是一个读书人了。当然,读书人是要一点脾气的,要看什么事,所谓士可杀不可辱,碰上不公正被侮辱的事,宁可玉碎,不可瓦全,君子报仇,豁出命也得像武松一样报仇雪恨,有仇必报!

      说白了,读书不读书,全是自己的事,但如果读完了大学忽然明白,我没有讨得别人的喜欢,开始讨好别人,全然否定了自己在书中学到的东西,那你的书就白读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